2010冬季禪七

                           老師:慧廣法師
                                          日期:2010年12月25∼31
                                         地點:佛陀教育基金會華藏園區
                                                                                                                                                                                                             
                                                                                                           

主七和尚開示: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歡迎大家來參加禪七。這是我們在佛陀教育基金會華藏園區,第三次舉辦禪七。從民國九十二年,我們在高雄六龜精舍辦了一次禪七之後,到現在我們每年都有禪七,或者禪三、禪二,以及禪修班的舉辦。辦這些活動其實有它的因緣,也並非我想要辦就能辦的。只是有這個因緣,然後就隨順著因緣來辦,辦到今年已經第九年了。 

每個人接觸佛法的因緣各有不同,或許我跟禪的因緣比較深吧。我進入佛門看到的第一本書籍,就是禪宗的,然後就覺得禪、中國禪宗這個法門,是可以讓我明白到生命究竟,解脫煩惱的一個法門,所以就這樣漸漸的進入了佛門。 

談到禪宗,其實從明朝、清朝,以至民國以來,是蠻衰敗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禪宗要怎樣用功,就是現在,很多人都以為禪宗用功就是要參禪、參公案,或者說一定要很會坐禪,在這些不正確觀念影響之下,學禪宗也就學得蠻辛苦的。並不是說參禪、參公案不好, 參禪、參公案在古代,也有不少人因此而開悟見性,我也是從參禪入門的。 

之後,我發現其實修禪宗,不見得要用那種參禪、參公案的方式。它必須有一些禪定的基礎才行,這在現代人是比較困難的。所以,以後我有因緣教禪修時,我就沒有用參禪、參公案的方式。不是說它不好,只是說時代不同了,適合古代的不見得適合現代,我會用現代人聽得懂的方式來講述禪法,希望佛法是一種現代的東西,是現代人可以了解的,而不是一種古代的東西。畢竟現代人有現代人的感情,古代人有古代人的感情,拿古代人的東西來講,現代人聽起來是不是可以接受呢?多少會有一些隔閡。所以我講的禪的用功,可能跟大家所了解的傳統的禪宗用功,會有所不同。 

我講的禪法用功,是一種比較直接、簡要、自然的方法。 

以上是講給我們一些學佛比較久的人聽的,對於一些剛剛接觸佛法,還不是很了解的,你來這裡就當作是來參加修行體驗營好了,我講的可能會對你一些觀念上有所調整,或者對生命有所啟發,或者在幾天當中,你會學到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你來參加就值得了。 

其實佛教有很好的一些文化,只是我們佛教徒不見得把它表現出來,那麼在這七天當中,我會從行住坐臥當中,從生活當中,提供給大家一些佛法的優良文化,那些東西對大家以後生活上、工作上都會有幫助。所以你們比較初學的,就當作來這裡參加一個修行體驗營,不要想得太深、太嚴重。我講的會照顧到所有參加的人,我會講到你們初學的也都能夠聽得懂,你們也都能夠受益。( 後略)

問題解答:
 

問:

今天戶外禪,呆呆看著山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會想要掉眼淚?忍不住想哭。已經是第二次了。 

答:

那時候妳有沒有讓它哭?

以後遇到這種情況,就讓它哭,哭完了,看看心態會怎樣?

別人要是遇到有人哭的話,不要去安慰她。就讓她哭,哭完了可能對身心會有一些洗滌作用。

問:

我總是想過去、想未來,不知活在當下有什麼好處? 

答:

想過去、想未來那是一般人的習性,過去的事情總會去回憶,未來的總會去想  像,人都是這樣。可是過去已經過去了,除了回憶之外還有甚麼作用呢?或許也有一些作用,所謂溫故知新。可是,往往我們想過去,也只是一種回憶而已。 

太過於想過去,那是不是表示我們心已經老了?太過於想未來,未來不見得會變成實際,那會不會只是一種妄想、一種幻想;太過於想過去、未來,那表示我們的心不切實際。而當下也就是現在,那是一種實在的存在,也就是說,它是比較實際的。比方說,我們現在在打坐,這個是不是很實際?生命就存在現在當中啊,離開了現在,而去想過去、想未來,那個只是一個想像,都不是真實的。 

那麼活在當下有什麼好處?那就是一種實在的人生。不像過去、未來,只是一種想像,是一種虛幻。 

問:

那活在當下,能夠幫助凡夫,解脫我執我見的束縛嗎? 

答:

真的活在當下,也就是唯識學所說的現量。而那個現量真的說起來,其實就是我們的真心本性,或著實相、或著解脫的那種心性。既然是解脫了,你說能不能離開我執我見的束縛呢?當然可以啊,沒有問題。只怕我們沒有辦法都一直在當下,或著說在現在當中,我們總是會想到過去、或著跑到未來去,或著想到其它,然後我們就對那些產生自己的見解,引發自己的執著,接著就被自己的見解所束縛了,是這樣的。 

問:

我們意識的直取或著攀緣,會使我執我見增長廣大嗎? 

答:

當然會啊。我們就是靠著意識的執著(捉取、攀緣),然後不斷的增加自己的見解與執著,當然我見我執就不斷的增加、不斷的增長了。 

問: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它能夠承辦甚麼事情呢? 

答:

制心一處,其實就是一心一意的意思。像淨土宗唸佛也說要一心不亂,那就是制心一處。一心不亂就能怎樣,就能往生淨土啊。 

所以,真的能夠制心一處,它可以承辦想要承辦的事情。如果我們只是一心的話,也就是早上所說的,任何時候我們只做一件事情,那也是制心一處。真的做到了,也是一心不亂,所以它可以成就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我們凡夫往往就是想得太多,然後把我們心的力量分散了,我們都一心多用,用到很多地方去,那個心的力量就沒辦法展現出來。真的我們能一心一意的話,包括解脫煩惱,認識到生命實相都是有可能的。 

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是有很多境界,我們都是會去捉取那些境界,所以我們的心就散亂了,是不是這樣?那樣就沒有辦法制心一處、沒有辦法一心一意。所以如果要解脫煩惱、認識生命實相,能夠不去捉取境界,確實是最重要的一個要件。 

比方,大家可以想想自己的用功,是不是都在境界裡面用功?比方說身體的覺受啊,輕安、舒服啊,內心有沒有妄念?或著沒妄念就停在沒妄念那裡,這些都是境界啊。有沒有都在身體裡面用功?或者在內心的念頭裡面用功?那個都是在境界裡面用功。而那個境界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所以,在境界裡面用功是沒有辦法達到佛教修行的目標的。 

外在的境界,或許我們知道了就不去執取比較容易,我們內心造作了很多境界,造做了很多境界來讓我們沒有辦法離開它。所以佛法講了那麼多,其實是要處裡我們內心的境界,把我們內心的境界處裡掉了,我們就不會再去捉取境界,如此,我們心就能平靜下來,才可能達成我們修行的目標。

問:

如何捨識用根?

答:

「捨識用根」,是有祖師這樣說。其實五根本身並無作用,僅為五種感官。當感官接觸到外境時,必須有我們的心在作用,那些感官才能產生作用。

所以「捨識用根」的意思是,當我們的五根接觸到五境時,不要進入第六識的分別。(『捨識用根』的識,是指第六識),只要用前五識的認知就好。前五識是沒有分別的,只是單純的了知外境。心態單純,有利於修證佛法。

問:

幾年前,曾聽一個法師說過,要解脫了生死,最後一定要出家。就算在佛陀時代,居士再怎麼用功,最後也只能證得三果,只有出家的修行者才能證得四果阿羅漢。真的是如此嗎?

答:

證得四果阿羅漢就一定要出家嗎?那是一種象徵性的說法,表示證得了四果,身心已離塵,可以出家的話,他必然會出家。 

如果身心於塵有染,最多只能證得三果,所以說證得四果必然出家。就算因緣不成熟,證得了四果,雖在家必然如同出家。(後略)

 心得分享

吳○○:

闖蕩江湖五十載,天天往外抓尋,習氣已重,禪七中師父卻說:不尋、不覓、不捉、不住,七天整個心就在一個不安、害怕之下,只能看著心在哪邊東捉、西捉個不停,什麼是自性,真不知該如何? 

但,七天在師父開示:心要開放、要簡單,動作要慢的要求下,終於也體驗到生命其實要的不多,只要不比較、不計較,煩惱就少很多了。感恩師父。

莊○○:

以世俗的觀點來說: 

用開放的心胸,接受進入生存過程中,所有正面的、負面的一切人、事、物,該追求時努力追求,該放手時就要放手,因緣不具足時,也要全然的接受不強求。這樣的心境,應該就是禪七中,主七和尚所開示的「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的寫照。 

唯有全然的接受時,一次才能只做一件事情,而此時就是活在當下。 

用這個「活在當下」的心態,生活在現代忙祿的工商社會中,讓我感覺非常受用,也能時時保持覺知。原來佛法是能這樣融入於生活中的。

○○:

我是第一次參加,對禪法不是很了解。但也因為心是空的,對師父的開示,我就能夠記住。例如:我記住了師父所說的「知道」,不論在打坐、經行或者工作,我都保持著那個知道,所以妄想便減少了許多。 

以前學了不少多東西,來這裡,聽了師父的開示,知道那是一種著相,於是我便放下,頓時脫落了以前所學的一些知見,身心覺得很輕鬆。這也是參加這次禪七的一個收穫。 

還有,來這裡打坐,有別於他處,不是面對佛像坐,而是男女眾背對背、面壁而坐,拜佛時也沒有對著佛像拜。開始有些不習慣,後來發現這也是一種不著相的表現,頓時心胸開闊了許多。

楊○○:

一、這次禪七是弟子參加禪七以來,用功最得力的一次。因為,弟子打坐的功夫不好,再加上腿受傷開刀過,不耐久坐。所以前幾次禪七,很容易落入痛的覺受中,用功較不得力。而這一年來,弟子遵從師父的教誨,時時加強打坐,較可耐久坐。再加上這次,師父在禪七中一直開示,提醒弟子們,不要被外相的用功所拘束,腿痛的受不了,就以自己的方式放鬆腿,只要心在法上用功即可。所以,弟子在這次禪七中用功最得力。尤其到了第3天後,不論行住坐臥,心中實在有說不出的輕鬆自在。

二、師父在禪七中語重心長地開示,弟子們不要把佛法看的太容易,古來高僧大德在開悟後,都還要住山關閉或跟隨在師父身邊十多年,才能真正了生死。這段開示也給弟子很大的反省警愓。弟子在體悟後,到目前為止,也只能說用功的方向與心態改變了,煩惱變薄了,任何念頭起來能清楚地知道。但還不能做到如師父所說的在金剛喻定,在任何境界中,只明白它、知道它,完全不起分別的念頭;更不能完全做到真如就是自已,自己就是真如」。所以弟子會更謙卑地保任,好好地以「不除妄想不求真」「平常心就是道」「大休大歇」的方式再用功。並跟隨著師父,也請師父能不厭其煩地引導弟子。

三、這次禪七中,師父以更活潑的方式引導弟子們體悟,甚至走到戶外。這種方式對如弟子坐禪功力較不佳,及剛接觸佛法的人,在用功上反而較能得力,更能體會到坐也是它、走也是它、行住坐臥都是不生不滅的它」。 (後略)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