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禪二(2)

                                                                                                                                 禪二老師:慧廣法師
                                                                                                                                 日期時間:2006年4月22、23
                                                                                                                                                                                                                                                           
                                                                                                                 


 


 

心得分享

莊法師:

我覺得大眾共修的力量是很大的,一個人修容易懈怠,自己一個人打坐的時候,往往一遇到腳酸腿麻,就下坐了。能夠有這麼殊勝的因緣,那麼多人,聚集在一起共修,真是不容易,雖然有時候自己想懈怠,但是看到別人在用功,那個心就馬上收攝回來了。所以,我覺得大家一起共修是非常好的。感謝師父的帶領,常住大眾的助成。 

凱法師:

我有一個小小的心得與大眾分享。個人出家十多年,過去修止、修觀修了許多,從四念處,到天台的空、假、中,從次第三觀到一心三觀,修了一大堆,也不知道在修什麼。直到遇到和尚,參加過幾次和尚主持的禪修之後,在修行打坐上,才漸漸的理出一條門路,能夠把過去所學的教理,與現在的用功融合,知道怎樣安住,不再取相,而能夠漸漸的理解禪宗禪法。 

林居士:

我以往都是修學中台的數息觀、中道實相觀,以及大悲寺的正思維。他們那些方法也不是說不好,他們是將念頭安住在一個地方,好比有一個東西讓你抱住,不怕會跌倒。而師父所教這個法門,簡單直捷,念頭起來不用理它,萬緣放下就好了。但是用功中,隨時會跌倒,被妄想轉去而不知。但是,如果你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再走,熟練了之後,你會發現,師父所教這個法門,就好比沒有挑擔子的人在走路,好輕鬆自在,而那些數息觀等等的法門,就好比挑著擔子在走路,好重啊。 

程居士:

我是第二次來參加禪二,這一次跟上一次的體驗不一樣。這次打坐,腿雖然還是會酸會痛,但是我聽到師父說,這個身體不是我們的。所以,痛就讓他痛,結果就過去了,感覺氣血循環比較好。 

簡居士:

非常感謝師父,昨天晚上問了師父一些問題,我才發現自己問題在哪裡?我是位初學者,自己找了很多修行的書,看了許多書,也得到許多修行的方法,結果卻是,自己深陷在那些方法中走不出來。今天我放下我以前的方法與執著,我發現,今天打坐自在多了,謝謝師父。 

曾居士:

剛才聽了一些師兄、師姐的報告,很多人都談到腳酸、腳麻的問題,我就談一下,我自己在四、五年前,剛開始學打坐的事情。那時候我一開始就參加葛印卡內觀的十日禪,那時我對禪完全都不了解,不知道什麼是禪,只是想去體驗一下。 

結果那十天下來,真的是很辛苦。內觀那種坐法是一次坐一小時,而且從早上五點開始,就一直坐。坐下後,一個小時身體都不准動,下坐後,也沒有動的調身,喝水小解後,就上坐,坐到晚上九點才停止。躺下去睡覺後,第二天幾乎爬不起來。那時候也不了解,那樣一直坐是要做什麼?只是那種腳酸腳麻,我想每個人都一樣,沒有人不會酸痛麻,畢竟身體都是肉體,沒有不難受的。尤其我的體質是比較差些,痛的特別嚴重,真的是痛到冒冷汗,痛到骨髓裡去了。而所以那麼痛,其實也是因為我們對色身有執著,捨不得色身這麼的痛,也可以說是不甘願,那時候痛到心裡在想:修行要這樣痛嗎?腳一定要這樣痛才可以嗎?要痛到這樣的程度才可以修行嗎?這個會不會是在騙人?……。那時候就有許多這樣的疑惑。 

後來,看了一些禪宗的書,但是對心的了解還是不夠,再後來到師父那裡參加禪修,聽師父在講真心、本性,多少對心有些了解,似懂非懂的。等到參加了幾次禪修,對心就有了體悟,那麼,一切問題就好解決了,好像古德有一句話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古代禪師也有講:「大海算沙徒自困,分別名相不自休。」當我體悟之後,就是說:知道怎樣跟妄念相處,就是不取不捨,既不排斥它,也不隨著它,痛也心甘情願去接受, 不怨尤。 

這是我對禪修漸漸了解之後,發現每一個 人幾乎都是在痛,都是在腳酸腿麻中過來的。而這些問題,就看你對心有沒有認識,如果有,你就會願意去承擔。 

歐陽居士:

這次是我第三次來參加禪二。第一次是參加禮拜六,禮拜天有事就不能參加了,但是第一次參加的時候,我聽師父開示就覺得蠻不錯的,希望能有機會再去參加。第二次去參加,我覺得非常相應。第三次也就是這次,禮拜六有事不能參加,禮拜天才來參加,這次聽師父開示,也是覺得非常相應,很不錯。 

師父每次禪修,在開示我們這個清淨本心,都會很善巧的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說明,這是我參加第三次的體悟。今天師父有談到「對象」,還有「作用」,這個就是佛教中常講的「能所」。「能所」一般我們都不清楚,沒有學佛的話,也不知道什麼叫做能所,今天師父非常淺顯的、很不容易的把它講的這麼明白。平常我們不清楚能所的話,就會常常跑到這裡面去,跑到裡面去,然後跑不出來,在能所裡面流轉。師父今天告訴我們,那個流轉是錯誤的,我們不要跑到能所裡面流轉,要跑出來,不要執著能所。 

那麼,不去執著能所,從能所當中跑出來之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怎樣去運用?這個跟供及與需要有相當大的關係,像我們的身體,它是四大假和的,我們的心也是一樣,由受、想、行、識結合而有心,身心會有它們的需要。像身體會餓、需要吃飯;身體會累,需要休息,當它們需要的時候,我們就要去滿足它,然後身體就沒事了。心理方面,像我們在家人,有家庭上金錢,或者事業上什麼方面的需要,我們也要去滿足它,不是說不執著,就什麼都不管了,那會弄錯了方向,那就不對了。 

但是,在需要而供給的時候,我們不要產生慾望。慾望出來,就不是我們本來應該有的,那會產生執著、執取,就會引生煩惱。 

所以,身心有需要的時候,我們要去滿足它,事業上、工作上有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去面對它,解決它。然後,需要滿足了,問題解決了,心裡就不要再罣礙,那麼,我們的心就清淨了,就回到本來了。 

這是有關心在運用方面,個人的一點心得,提出來與大家分享。謝謝各位。

(略)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