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4.7------(20)

△實相

世間(俗諦)的真相與出世間(第一義諦)實相不同。

實相即指那不可言喻的不二境界。實相無相,無法言宣,亦即一真法界、禪。

涅槃是指貪瞋痴的止息。三毒止息,自然能體驗到禪。

斷諸貪著,則入不二境界。

於畢竟空法,不驚、不畏者,宿具善根。


1999.4.6------(19)

△貪瞋痴斷盡

貪瞋痴斷盡即便解脫。

在修行上,應直接從「痴」下手較善巧,先破無明、證悟實相,則貪瞋之消除較容易。

欲令人不貪,最直截了當的方式,就是讓他體悟世間的真相──無常、苦、空、無我,因而引起對一切法的厭離,自然不起貪著,(無貪則無瞋)。

例如:當發覺胸部很可觀的那人竟是男人時,貪心當下止息!

當發現眼前的大閣樓只是海市唇樓時,追逐的心當下止息!

當發現「我」的存在,不過是一種錯覺的誤會時,一切貪求當下止息!

所以,無常觀、無我觀(緣起觀),值得推廣;不二法門亦殊勝,打斷一切妄想,直入不二境。


1999.4.5------(18)

△莊嚴是悲心

凡夫習慣於執取法相,如果一個悟道者,法相不夠莊嚴,便很難令凡夫生起信心,所以一個悟道者,常須基於悲心來莊嚴他的法相,令眾生歡喜,以便度眾。


1999.4.3------(17)

△不二是禪境

凡是能打破吾人「妄想執著」的方法,都可體驗禪。

由親身經驗得到的訊息,加上強烈自信心,容易造成偏頗的見解。這是過於盲目相信「經驗」所產生的副作用,修行人本身要有這種驚覺心。

一切智、無師智人人皆同,後得智則需謹慎處理,寧可採取較保守的態度,免於以偏概全。

顯然禪必須透過「緣起」的現觀,方有可能,這句話已經違反了「經驗主義」的原則,除非這個人已經圓滿的透過其他所有修持的方法,才有可能下這種結論。

由悟緣起「空」(緣起)、悟「無生」證入「不二」,或直指「不二」都可。

禪,是「不二」的境界,只要打破「妄想與執著」,便可證入這不二的禪境。為了打破執著妄想,可透過緣起的現觀、可透過疑團的爆破、亦可透過明師直指而到達。


1999.4.2------(16)

△不二法門

中國祖師禪,常用一言半句,打斷學人的妄想執著,令人悟入「不二法門」。

這真是直截了當,無關乎常與無常、生或無生,無關乎空或緣起、無我或真我。這是一種直入不二境界的妙門,所以叫做不二法門。這是直指人心的禪。

「╳╳禪」所謂「禪必須透過緣起的現觀方有可能」。這是一種偏見。若透過緣起的現觀,而打破一切執著,確實也可以體驗禪。但這也只是體驗禪的方法之一。「緣起觀」也不過是方便法之一,千萬勿以為「緣起」就是唯一究竟的真理。


1999.4.1------(15)

△如何體會無生?

讓我們來追究一下:吾人所謂的「生」,是指生命過程中的哪一霎那呢?是從娘胎出來的那一瞬間嗎?但尚在娘胎裡的胎兒,已經是活生生的一個生命體了。所以不應說脫離娘胎才算「生」。

進一步,胎兒形成以前,哪一天才算生命的「生」起呢?往前追究,可追究到一個受精卵。一個受精卵就是「我」嗎?如果這就是「我」,那表示「我」不過是一個卵與一尾精虫和合而得。否則,那到底「我」是從卵子而來,還是從精子而來呢?

再往前追究,卵子或精子又是如何形成?........這樣追究上去,真正找不到有「我」「生」這回事。

如果沒有「生」,那有「死」可言呢?可見所謂「死」,一定是由我們誤解事實所引生的觀念。沒有「生」,沒有「死」,不就是「無生」嗎?


1999.3.31------(14)

△消除死忙的恐懼

要消除死亡的恐懼,體悟「無生」實在是最善巧的方法。明白本來就沒有 一個「我」出生過,肉體的消亡是不生不滅中,因我們的誤解而引起的假相,那也是 不曾間斷過的變化中的片段。我們被這自己的誤會而來的片段嚇壞了。


1999.3.30------(13)

△業障本空

業障本空,當我們說「業障深重」,其實是「我執很濃」的意思。我執越濃,便感業障越重,若打破我執,則業障不可得。


1999.3.29------(12)

△禪定離欲

在家人若修習禪定,享受到禪定之樂後,自然就厭離欲界之樂。所以要遠離欲樂,最好的方法 是讓他嚐嚐禪悅之味。常以禪悅為食的人,逼他縱慾也難──吃過仙桃,就不想吃蘋果了。

當你已不喜欲樂,而你的另一半,無法與你同步昇華時,要如何去面對性愛呢?這正是考驗智慧的時候。


1999.3.28------(11)

△生死疑惑

有些人對於生命,抱著一種生任其生、死隨它死的態度,似乎很淡然。但這不是真正的了脫生死,只是不管它,暫時漠不關心而已,並非達到對生死無畏的心境。

生死的問題,只是讓人感到「不安心」,真正讓人煩惱痛苦的「我」的實在感。因 有「我」的存在感,而引發種種的煩惱,若能體證根本沒有一個「我」存在著,則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包括生死的疑惑。

所以,從「無我」下手是最直捷的修行法,而觀無常是證入無我最便利有效的方法。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