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成寺開示

慧廣法師

日期:2005年4月15

 

Dcp_21341.jpg (797227 bytes)

 

問:

經教說修行要解行並重、信解行證,但是禪宗修行,卻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想請問法師,如何看這兩種說法? 

答:

經教中是這樣說沒有錯,要解行並重,但禪宗卻說要不立文字。禪宗為什麼說不立文字?禪宗修行,以直達目標為止。這個目標,禪宗稱為「真心」或「本性」。我們的真心、本性,或者說涅槃的狀態,它是離開語言文字的。語言文字並不是真心、本性或涅槃。  

所以,當我們要體證真心、本性或者涅槃時,就不可以有語言文字的執著,當然也不可以有信解行證的執著了。 

語言文字是有它的功用,但它只是指月之指,不是月。語言文字是修行過程的依靠,不是修行的目標。如果一直執著過程,是沒有辦法到達目標的。 

比方說,大家在修行,不論怎樣修,修到最後,心裡面是不是都還有念?都還有形相?而這個念頭、形相,就是語言文字,凡是有名稱的,就是語言文字。 

這個語言文字,它本身是虛妄的,是透過我們的妄想分別才有。所以不是真心、本性。禪宗倡導「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它為了要讓人家達到這個修行的目標,就說「不立文字」,讓修學禪宗的人,不要執著自己的觀念。當你消除了妄想執著之後,才能夠契入真心、本性得解脫。 

人的執著是很嚴重的。當我用語言文字告訴你,這樣就是真心、這樣就是本性。你就會抓著語言文字,以為語言文字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當我告訴你,真心沒有語言,沒有文字。你一定又會抓著真心就是沒有語言、沒有文字。可是,沒有語言、沒有文字,還是語言文字啊,同樣是語言文字。這樣的話,就沒有辦法開悟真心、沒有辦法見性。所以古代禪師,就用棒、用喝,當下截斷你的意識,契入沒有語言文字狀態,讓你體悟到真如。 

所以,有語言文字,就有妄想執著。只有妄想執著消除之後,才能順入真心、本性的狀態。我說狀態,你們是不是又抓著狀態?其實,狀態也是一種方便言說,真心是沒有狀態的。真心不是境界啊,境界才有狀態,真心不是境界,哪來狀態?所以都是一種方便言說,不要執著在語言文字那裡。  

方便是說:如果我們不借用語言文字來表達,那就沒人知道那是什麼了,也就沒有人能到達行的目標,所以,語言文字的方便還是需要的。

只是,語言文字有它的侷限性,語言文字是相對世界的東西,解脫那種狀態,是本然如此,不是相對、互依互靠才有。所以,就就不可能用我們相對的語言文字來到達那個地方。這是禪宗要說「不立文字」的用意所在。 

至於信解行證,其實是一種方便言說,在真正的了義方面來說,信,就可以包含解、包含行、包含證。真正的信,就已經理解了,就已經行了,就已經親證了我們修行的目標。  

所以真正的信解行證,它並不是四個東西。你們不要聽了之後:我信了,然後我再來行,然後等一下再來解,等一下再來證,那個就不是真正的信解行證了。那個是祖師的一種方便說法。 

我們只有一個心,沒有四個心。所以,當一個心,真正的信了,他的行為就配合了這個相信,而不會再懷疑,那麼他就明白了,就是解啊。然後,因為他明白, 體驗了,那就是證。 

所以,語言文字只是一種方便指陳,不要把語言文字當作實在的。把語言文字當作實在的,很容易執文廢義。只知語言文字,知識豐富,卻不知真實含義。 

(略)

Dcp_2161.jpg (622820 bytes)

Dcp_2146.jpg (650003 bytes)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