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自證........


"自知自證"和"於我心有戚戚焉"
對阿含有興趣的學者不少,
都很嚮往"自知自證",但卻都不明其所指!

台灣填鴨式的教育給了學者不良的起頭,
......就是看到了題目就想看答案,
只可惜"自知自證"偏偏沒有答案!

但是有疑問怎麼辦?
阿含的經典中只是記載,沒有答案,
如同報章雜誌,讀者如果以記者所記載為真理,
就造成另一齣羅生門!

如果對於經典不以神聖視之,
而以報章雜誌般,乃記者所錄而視之,
那要如何"自知自證"???

學者啊!
不要一直要答案啦!
問題比答案重要.....你到底要學什麼???
你的問題是他人的延續?還是"於我心有戚戚焉"?

如果學者懂得"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提問,
當可知"於我心有戚戚焉"的"自知自證"!!!

以上心得,提供參考!
姓名:錦書(210.243.132.225)於99/10/10(09:32)發表
信箱:bookchen@tpts4.seed.net.tw
首頁:http://soho.keynet.net.tw/bumonk/

>錦書兄:如您所言:
>[因此現象界而有我見,若因現象界轉變而我見轉變,
>也是現象的一種.]
>[心的反應,只是因現象界而起的反應,因現象界轉變而轉變.]
>照您字面上的意思,是否指現象界與我見是對立存在的?
>而先有現象界的發生才有我見的反應.
>末學的疑問是,現象界與我見是實存的嗎?
>有其絕對或個別獨自的特性嗎?
>而對佛而言,如何看待現象界與我見呢?
>姓名:Jackie(210.208.222.10)於99/09/30(13:56)回應

Jackie兄!
我見既是現象的一種,又怎會對立呢?
現象和我見的先後順序是......沒有先後順序,是一整體!
(但是,一整體是什麼?倒是重要的喔!)
現象界和我見是否"實存"很重要嗎?
如果不是你所想要的"實存",你會怎樣?
現象界和我見的絕對特性...........

可見你一直期望有可抓的藤蔓!!!可令不致滅頂!!!
想想初學游泳,放手之後,雖然先下沉,但是自己會浮上來!!!
一直不肯放手的人,如何學游泳???
"自知自證"要有學游泳的心情!!!

阿含記載中,悉達多對現象界中的物質(色)和我見(受想行識),
描述的不夠多嗎?
還是那都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我只能鼓勵你放手,才學得會游泳啊!

以上心得,提供參考!
姓名:錦書(192.72.66.3)於99/10/10(10:06)回應
信箱:bookchen@tpts4.seed.net.tw
首頁:http://soho.keynet.net.tw/bumonk/

錦書兄:
末學也已放手下水游泳去了,只是見到岸邊有人在討論該如何游泳?游泳為
何?卻發覺與自己的心得不同,但亦知游泳的方式不只一種,心想對方的方
式可能也行.然而卻聽到對方總說末學正在游的方式是錯的,故而提出疑
問.

現象界的實存不重要嗎?若人把 [實存] 的當成 [虛幻] 的,或是有人把
[虛幻] 的當成 [實存] 的去追求您說會怎樣呢?

姓名:Jackie(210.208.222.11)於99/10/10(12:28)回應
信箱:jackie@sc.com.tw

事情的真相 是很簡單的 思想卻把它覆雜化
真相的特質是無常 思想卻想永恆
語言文字永遠無法表達真相 它只是工具 但我們
卻一直為它所困 既然 佛法門只是過河的筏
你為什麼要背無量的筏呢?你可以不背啊!
姓名:德鴻(168.95.0.8)於99/10/10(13:34)回應

Jackie兄!
如果是在游泳池中,看一些旱鴨子在岸邊討論如何游泳,
你猜我會怎地?請他們下來游泳!

姓名:錦書(139.175.56.71)於99/10/11(00:02)回應
信箱:bookchen@tpts4.seed.net.tw
首頁:http://soho.keynet.net.tw/bumonk/

依錦書大德的習慣,會不會是一腳踹旱鴨子下水,然後說"告訴你,我一
點都不希望悠哉悠哉..."呵,開玩笑,別踹安和啊!
姓名:林安和(139.175.56.71)於99/10/11(00:28)回應

錦書兄:
我們一起游吧,雖然姿式不同,但總有到彼岸的一天吧!

姓名:Jackie(210.208.222.11)於99/10/11(13:28)回應
信箱:jackie@sc.com.tw

>雖然姿式不同,但總有到彼岸的一天吧!

有道理。我也相信: 姿式不同、體質強弱不等、加上努力程度有異﹐造成
一遲一速;方向如果不對﹐游久了﹐要很久才能調整回來。(我在繞口令?)
姓名:Linux(203.66.130.27)於99/10/11(19:19)回應

JACKIE大德:
您想和錦書大德一起游,可是他是"十八界",您是"唯心造",二位要不
要先"唯心造十八界"的和會一下呢?
姓名:安和(139.175.222.32)於99/10/11(23:34)回應

安和兄!
怎麼!我的習慣被您看透啦???
我一個不會游泳的旱鴨子舉了個游泳的比喻,
竟也被一眼視破?
您真厲害呀!佩服佩服!

本來,"自知自證"就沒有姿勢的問題,
那麼是什麼問題呢?
就是"於我心有戚戚焉"的問題!

如果能如同摩訶目犍連曾感念悉達多建立於他,
學者也能建立自己,
這才是"自知自證"的本意!

以上心得提供參考!
姓名:錦書(210.243.131.241)於99/10/11(23:53)回應
信箱:bookchen@tpts4.seed.net.tw
首頁:http://soho.keynet.net.tw/bumonk/

好顯錦書大德沒很用力踹啊!這個主題跟"法眼淨"有關吧?末學能請問
您另外的問題嗎,您認為"定業"可不可轉?這是之前某個討論中的問題
,末學等您決疑未果(大概是沒看到當時的留言吧?),若方便請您開
示?
姓名:林安和(139.175.56.71)於99/10/12(00:35)回應

如果要討論"定業是否可轉",就連"一闡提是否能成佛一併討論吧!

姓名:明珠(203.69.236.79)於99/10/12(06:36)回應

教育部國語辭典
【一闡提】
解釋 佛教指不具有佛性,永遠不能解脫成佛的眾生。為梵語icchantika
的音譯。意譯不具信或斷善根。能顯中邊慧日論˙卷一:斷善根者名一闡
提。

姓名:wen-lung(193.62.87.78)於99/10/12(17:08)回應

不要太為難錦書啦!其實不難啊,
『定』業當然不能轉,可以轉的『非定』業,所以得到一個結論:
如果有個『轉』,就有非定業;如果沒有個『轉』,也就不須業。

一闡提既不具有佛性,當然不能成佛了!但在眾生皆有佛性
的命題下,一闡提應該不是眾生,所以得到一個結論:
不是眾生的一闡提不能成佛。

姓名:ccf(203.67.162.238)於99/10/12(18:39)回應

回佛法討論室精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