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佛陀言,吃虧在眼前


世尊入滅前,阿難問曰:『世尊!我們對於婦女將何以自處?』世尊
曰:『阿難!不要看她們。』阿難又問:『若見了她們,我們將何以
自處?』世尊曰:『阿難!不要與她們交談。』阿難再問:『世尊!
若她們向我們攀談又將如何?』世尊曰:『阿難!當自警惕!』
世尊制戒:若比丘與比丘尼在屏處坐者波逸提。...若比丘與比丘
尼共期同一道行,從一村乃至一村,除異時(非常時期)波逸提..
若比丘與婦女共期同一道行乃至村間波逸提。...立意均在防微
杜漸。佛法說得天花亂墜而無戒行者,必定非世尊之賢聖僧,也不堪
吾人依止。中國佛教自慢大乘,將佛制貶為小乘,結果就是自敗。
談佛法,牛皮轟轟;論修證,兩手空空。可憐復可笑矣!
姓名:摩訶男(163.30.101.193)於99/09/20(12:01)發表

摩兄:您前面說的都對,只是後面結論是否下得太草率了?您是否真徹底的
做過全面性的探討?還是根據某些個案,於是一葉知秋,您的結論便出來了
呢?
姓名:Jackie(210.208.222.10)於99/09/20(12:38)回應
信箱:jackie@sc.com.tw

可否舉出現前台灣修學阿含或南傳佛法者,得解脫果位者來?
坦白說,我至今尚未見到台灣修行南傳或阿含有果證者,都只是在文
字上、學理上謾罵大乘。自慢毀他,實不足取也。
姓名:版主(210.243.169.88)於99/09/20(12:57)回應

Jackie 兄!這是我十多年來的見聞經驗。中國佛教的許多作法都與
佛制背道而馳。譬如世尊鼓勵在家人知戒知律,而中國佛教卻不准在
家人讀律。世尊向波斯匿王開示遇到出家行者要『察其戒行』,中國
佛教卻不准在家人談論出家人的事。總而言之,中國佛教是該好好反
省一番了。
姓名:摩訶男(163.30.101.105)於99/09/20(13:00)回應

摩兄:如您言[談佛法,牛皮轟轟;論修證,兩手空空。],中國佛教從六祖
慧能至今,在您眼下真的是一個人也沒有了嗎?
姓名:Jackie(210.208.222.10)於99/09/20(13:27)回應
信箱:jackie@sc.com.tw

摩兄:中國佛教或許有該反省之處,只是您全盤的否定,讓人著實是吃不消,
何不客觀點,包容點來評論事情呢?
姓名:Jackie(210.208.222.10)於99/09/20(13:33)回應
信箱:jackie@sc.com.tw

出家生活最理想的方式是:

由政府或佛教界發心買下兩個鄉鎮、或大一點的村莊,出家男眾住在
一個鄉村,出家女眾住在另一個鄉村,各自分開修行,從不外出、就
不會看到異性。出家後,終其一生,在其中修行,必有不少成就者。
你說如此好不好?

在家男眾只可以前往男眾道場參訪、親近,在家女眾亦只可以前往女
眾道場參訪、親近。如此,自無異性染污。

否則,就算男女住不同道場,外出也會碰到異性呢;就是不外出,也
會有異性信徒到寺院去呢。連佛陀在世的清淨梵行,也曾被外道女在
大眾中誣指佛陀令她大肚子呢。你說又當如何?

姓名:版主(139.175.9.100)於99/09/20(16:20)回應

摩訶男師兄
你說的一點也沒錯無論是前面說的佛律
或是說大乘謗佛律是小乘,
還是最後牛皮轟轟兩手空空.
1戒淫與男女之防絕對沒錯
2如果只剩佛律那一定是小乘, 沒有般若真如的佛教當然只剩小乘,
因為菩薩行將如空花水月.
3本來所說的話就要像牛皮一般韌性, 令人無法輕易攻破,
如果輕易攻破何叫真理
修行到最後不只兩手空空 ,連妄心及佛法都要空掉,
更何況色身與外物呢?
姓名:光明(202.52.64.5)於99/09/20(19:48)回應

嘻!嘻!才說這麼兩句,就有一群人吃不消啦!謾罵?版主真是言重
了。真要說謾罵,法華經罵阿羅漢是『蕉芽敗種』,臨濟罵阿羅漢是
『廁穢蟲』、佛是『乾屎橛』,也罵了上千年了。如今,世尊弟子不
過評一評中國大乘,就這麼不能容人?
連世尊都曾被謗,凡夫僧豈能不更謹言慎行?難道說是『德高謗興』
,自比佛陀了?

姓名:摩訶男(163.30.100.165)於99/09/20(21:38)回應

貪.慾.的本質是什麼?執染<依他起>.妄生<遍計執>.自起違離於<圓成
實>?愚以為.自己與強-艱-
犯於實質上並無二致.雖尚無行動.雖於異
性未生慾染之心.然內心深處.於美色見喜之一念幽隱妄動之情卻絲毫
不異!什麼是地獄--吾即地獄種子也!即此自知之心.是以嘉善而憫惡.
世界又何曾有壞人?有的只是暫時誤入岐途的好人!我等何其有幸生於
釋迦牟尼佛的淨土.聽聞正法.奈何又有無盡的眾生漂溺無見.邪見海.
這都是佛弟子責無旁貸之事.祈望大家發願發心.
其次.即使雙方彼此皆是好人.也有可能因為理念不同.反目成--籌.籌
劃.想法多了起來.更多元化.如海納百川.所以不要忘了感謝對方.如
果彼此都不投入.都不<認真>.怎會有衝突?
再者.<欲>豈易斷!二.三果不過薄貪瞋癡.四果才斷盡.老子:<不見可
欲.使心不亂>愚
以為--<白骨觀.不淨觀>是很實際的修法.有勞摩訶男
兄為吾等引經解說修持之前行.次第.--一個未於初禪.乃至三果.四果
得自在者.不應批評白骨觀.乃至一切阿含禪法!(欲界眾生飲食.淫欲.
睡眠.三欲存焉.故號欲天--色界以上則離此患)
姓名:法相般若(202.52.76.176)於99/09/20(21:52)回應
信箱:1111@Kcg.url.com.tw.

摩訶男:
法華經里佛陀從未呵斥過阿羅漢是“焦芽敗種”,不知閣下看到的是
什么版本的法華經?無論大乘還是小乘,都不能離開戒定慧三學,在
漢傳佛教八個大乘宗派中就有一個是“律宗”,這是一個專門倡導持
戒護戒的宗派。其他各宗雖各有其特點,但無不重視戒律。在《大乘
大集地藏十輪經》中就有這樣的話:若有士夫尚不能護持一善(指十
善戒中之一善)而自稱是大乘行者,此等士夫最為狡詐,欺誆一切諸
佛菩薩,自入無間黑獄。(此段話是經中大意,恕我未能背下原
文。)不重視戒律一定是要吃大虧的。遺憾的是由于歷史上的種種原
因,自宋代以后不僅戒律越來越得不到重視,就連教理的傳承也漸漸
不受重視了。我看這倒是我們漢地佛徒需要反思的。
藏傳佛教的格魯派教法之所以久盛不衰并且人才輩出,一個很重要的
原因就是宗喀巴大師特重持戒,并且尤重比丘戒,倡導“以大乘身持
聲聞戒”,因此有一種譯法把格魯派翻成善律派。宗喀巴大師不僅重
視持戒,對于教理(以顯為主)和實修(以密為主)也極為重視,這
重持戒、重教理、重實修,實則即是戒定慧的具體化,也是正法能否
住世的標准。我們漢地佛徒理應加以借鑒。
姓名:淨才(139.175.6.109)於99/09/23(06:48)回應

回佛法討論室精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