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殘出罪法


     僧殘出罪法(上篇)
作者 釋從信比丘(摘至海潮音雜誌)

僧殘是重罪,犯了僧殘法若不懺悔清淨,如人身體骯髒不求洗淨,又
如被人砍傷不求醫治而殘廢。戒律中有僧殘出罪法,所謂出罪就是出
清罪垢,如身體洗澡,洗淨心性之污穢,清涼爽快。但出罪法要當學
者自知有罪,自願索取出罪羯磨法,否則,縱然有洗淨心穢的清涼水
,骯髒歸骯髒,水歸水。假使出家人犯了僧殘法,有心要洗淨此罪,
先要瞭解出罪步驟及其要件。

僧殘出罪法分為三步驟治罪,第一步驟先治覆藏罪,叫做行波利婆沙
,中譯叫做行別住,若已行別住,第二步驟再行摩那埵,中譯叫做喜
悅,意謂僧殘罪終將洗淨而喜悅,若已如法行別住及喜悅,則行第三
步驟與出罪羯磨,羯磨竟則出罪清淨。

學者若犯了僧殘法,第一步驟當向僧眾乞覆藏羯磨法,究當如何行事
,摩訶僧祇律大正二二冊四三二頁下:「云何如法與?有罪,罪決定
,覆決定,夜決定,前人索問,眾成就,白成就,羯磨成就,若一一
成就,是名如法與。」所謂如法與就是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與犯戒人覆
藏羯磨法,行別住治其罪垢,如摩訶律所說,依次說明:

有罪:所謂有罪就是自知有罪。譬如有病才求醫,確實有病才能與藥
。有些學者犯了僧殘罪不知有犯,或有犯不見罪,或疑有罪,或不識
罪相不知有罪,僧眾不能與罪不能強行與覆藏羯磨行別住。為什麼?
出罪法是為了出清犯者罪垢,若學者不見罪,強行與治罪,不能遮止
學者繼續有漏。

罪決定:所謂罪決定就是診斷犯戒人確實犯了僧殘罪。若學者有犯有
罪,未必是僧殘罪,若波羅夷罪卻以僧殘罪懺悔,如用感冒藥醫治癌
症,無濟於實際,若波逸提罪卻以僧殘罪懺悔,如胃痛卻以開刀割除
盲腸,不但不能醫治波逸提罪,應多一無知罪,還得以波逸提罪懺悔
才清淨。又若有些人清淨無犯,卻自以為有犯有罪,或被人誣陷有罪
,若罪不決定確實有罪,犯者也見罪,僧眾強行與罪,或馬虎行事而
與罪,一一僧眾都得無知罪,要當僧殘罪恰如其份與僧殘罪,叫做罪
決定,如醫生診斷病人確實患了所應治之病。

覆決定:所謂覆決定就是確定學者犯戒之後有沒有覆藏罪。若犯戒人
不覆藏,便不與覆藏羯磨,不必行別住而取消出罪第一步驟,當行第
二步驟與六夜摩那埵。

若比丘尼犯了僧殘法,不若比丘當診斷有沒有覆藏罪,一概與半月摩
那埵治,不行別住法,為什麼呢?比丘若手淫便犯了僧殘罪,而手淫
是自行犯戒,不涉及他人,不發露別無他人知,所以覆藏罪幾乎是手
淫的相關罪,而且覆藏罪情況複雜,有一夜覆藏乃至一月一年或無限
期覆藏,也有多次手淫一夜犯,卻只發露一罪覆藏其餘,為治比丘有
漏,不得不一一計算其覆藏罪。若比丘尼犯手淫只得波逸提罪,若犯
僧殘罪都在他人之前犯,無覆藏己罪可得,惟覆藏他人罪,是故一概
以半月摩那埵治,不行別住法。

所謂覆藏,此處單指犯了僧殘罪,已知有罪卻故意不發露不使他人知
。凡夫總以為天知地知我犯惟我知,若不說別無他人知,殊不知覆藏
過失不使他人知,譬如死老鼠藏在屋內死角,發臭生蟲,受害人惟我
自作自受,學佛之一切成就已不可得,除非把死老鼠掃除出去,把覆
藏罪發露出來。所以,學者若已知有罪,應即時發露,得免覆藏罪。
發露時只須明確告訴同戒共住:「我比丘某甲犯某某罪。」若現代人
用電話也可發露,除非一時找不到發露對象或忘記,不於次日明相出
之前發露,便算覆藏了一日,摩訶律叫做一夜覆藏,每過一明相出便
增一日覆藏。

夜決定:所謂夜決定就是覆藏夜決定,或叫做覆藏日決定。若已確定
有覆藏罪,與覆藏羯磨,究當行幾日別住,應先行夜決定,佛制覆藏
一日便應與一日別住,若覆藏一月便應與一月別住,若覆藏一年便應
與一年別住。如前文說,覆藏罪來自於手淫,若不坦白自說,別人幫
不上忙。若一夜間犯了多罪,甚至記不住次數,又若覆藏多日,日日
犯,乃至一月一年十年,幾無計算覆藏日之可能,為夜決定與別住日
數,若不能計算覆藏日數時,一概以無限期計,即應行無限期別住。
但如果曾經有過出罪記錄,而且記得覆藏罪是在前次出罪日之後,便
以前次出罪清淨日算起,若於出罪日之前,卻說不出何年何月何日犯
,得以受具足戒之日算起。

僧眾與犯戒人覆藏羯磨行別住,只為協助他出罪清淨,不為其餘,是
故可一罪一罪一一計其覆藏日,也可多罪合併共行別住,譬如一日犯
至十日覆藏了十日,於此十日中每天犯一次,十日滿共犯了十罪,覆
藏罪卻由十日加九日加八日乃至加一日計算,共五十五日覆藏,僧眾
得一一治其十罪各別之覆藏日,十罪各別之摩那埵,十罪之出罪,也
可十罪一併共治,只與最長十日覆藏之一罪,其他九罪共此一罪,共
行別住,共行摩那埵,共行出罪。

又若覆藏日太長,犯戒人不堪久行別住,僧眾也不堪陪罪,如果犯戒
人懺悔心誠懇,和尚或阿闍梨或共住同學,或僧團,得主動請求僧眾
終止未竟的別住,或重罪輕治,如犯十罪各十日覆藏,共一百覆藏日
,得合併為一罪共行十日別住。又若犯戒人犯行不止,僧眾得徵其同
意,於犯戒人睡眠時綑其手腳,免他又犯手淫。

一切治罪行事無非為協助學者學佛有成,無論與重罰或輕治,都只治
其記憶所及所發露之罪,若尚有記憶所不及,覆藏而未發露者,不因
其已行別住已行摩那埵已行出罪而得一併清淨,譬如環境清潔已畢,
忽略而未曾清掃之處仍得予與處理,學者出罪已竟,若又憶念所及尚
有未發露者還得一一發露懺悔。

前人索問:所謂前人索問就是犯戒人索取出罪。譬如病人來問病,若
應與覆藏羯磨則如法與,若有罪無覆藏心,應與摩那埵羯磨則如法與
,要當犯戒人見罪有懺悔心來求索醫治,出罪法才能令他心服口服,
否則,強行與治罪,心不甘願並不能洗淨心穢。

眾成就:所謂眾成就即是與覆藏羯磨的僧眾應符合佛制。乞覆藏羯磨
應向四人僧以上之僧眾索問,若少一人若眾中有不如法者,或眾中都
如法卻有不聽許者,或共住不和合於界內別眾作羯磨法,都叫做眾不
成就。

若乞摩那埵羯磨也應向四人僧索問,若比丘尼犯僧殘罪,應向比丘四
人僧比丘尼四人僧,二部共八人中索問。若乞出罪羯磨,應向二十人
僧索問,若比丘尼應向比丘二十人僧比丘尼二十人僧,二部共四十人
中索問。

白成就:所謂白成就即是白四羯磨法中之白應如法說,於白四羯磨法
之前,犯戒人乞覆藏羯磨應單白三說竟,所白內容應交代清楚,若不
三說,若語意不明不白便是白不成就。與覆藏羯磨時,羯磨人作白,
所白內容不明不白,或所白和所乞不相干,或脫漏,或不白而直說羯
磨,或先羯磨後說白,都叫做白不成就,白不成就所與覆藏羯磨便是
非法與。

羯磨成就:所謂羯磨成就即是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行事,如法和合完成
所與羯磨法。犯戒人索問出罪,僧眾應如前文所說,檢視有罪無罪,
若有罪則進一步作罪決定,覆決定,夜決定,前人索問,眾成就,於
界內與覆藏羯磨,於白後三唱羯磨,若少一羯磨徵求聽許,若說而不
明白,若有人遮不聽,若先唱羯磨後說白,都叫做羯磨不成就,若前
文所述一一要件有一不成就,所行羯磨法也叫做羯磨不成就。若羯磨
不成就,所與覆藏羯磨便是非法與,不算數。

若如法與覆藏羯磨,行別住的比丘應隨順行七事。所謂「別住」就是
別於清淨比丘而生活住,七事便是別住的內容,一比丘事,二比丘尼
事,三眷屬事,四入聚落事,五執眾苦事,六受拜事,七王事。依次
說明如下:

一比丘事:不得受比丘禮拜,不得說比丘罪,不得和比丘言論,也不
得說沙彌罪,不得賞罰沙彌,也不得和沙彌談論。不得作比丘使命代
表比丘行事,不得在比丘前後同行入聚落,如果僧眾集會時不得為眾
作說法人,除非不是僧眾集會時的地方。

二比丘尼事:不得受比丘尼禮拜,不得說比丘尼罪,不得和比丘尼談
論,也不得說式叉摩那罪及沙彌尼罪,不得賞罰式叉摩那沙彌尼,也
不得和式叉摩那沙彌尼談論。不得遮比丘尼布薩自恣,不得遮比丘尼
齊門止,不得往教誡比丘尼,若未行別住之前已受往尼寺教誡比丘尼
之請也不得往。

三眷屬事:不得度人出家,不得與人受具足戒,不得受新得戒人依止
及畜沙彌,不得受比丘供給所需,不得授人經也不得從他受經,若自
誦經當細聲誦,若未行別住之前的依止弟子教令依止他人,當斷一切
眷屬。

四入聚落事:每日行乞食不得太早比其他比丘先入聚落,也不可太晚
比其他比丘後出聚落,不得和其他比丘前後共行,沙門入聚落時不得
到所知識的白衣家。不得在沒有比丘宿的寺院中住,若在居士家受請
食或在寺院中,坐位應在下坐。施主請食,不得請他人為己取食回來
寺院中,也不可受人請託代取食分,除非為照顧病比丘或老比丘,或
特殊事故不及受請食,或次到受請食。

五執眾苦事:晨起掃塔院,提水,洗公用廁所,照顧老弱病苦,如是
一切可作事應隨力作,不得無故請假外出,也不可受人委託請假,除
非為照顧老病比丘,或特殊事故,或次到應受人請託。

六受拜事:所謂受拜事就是僧眾委派為執事人,羯磨人,斷事人,都
不可受。
七王事:不得恃王大臣居士惡徒勢力影響佛法僧事,不得嫌佛嫌法嫌
僧嫌羯磨人與覆藏羯磨行別住。

以上應隨順行七事之比丘,應當住在有比丘居住之寺院,不可獨居。
若在有共住的寺院中住,不可和清淨比丘同一房間住,若無別住房間
非得和他同房時,應用障礙物區隔,如布幔,如屏風。若有客比丘到
寺院中來,應向客比丘說明我行別住。若行別住比丘離開此寺院至他
寺院住,應向彼處一切僧表白別住身份。若離開寺院外出行事,見餘
比丘也應表白別住身份。見一切不知我行別住身份的比丘都應表白,
目的是為了免除罪身受人恭敬禮拜,若違犯了七事便不能洗淨罪垢,
所以,若見不知我行別住的比丘,不向他白,此日便失去別住洗罪之
意義,便失去了一日別住,應再補行一日別住。若住在大寺院中,共
住十幾二十三十乃至百人千人,一一分別表白極其辛苦,可利用僧眾
集會時一次白,如利用半月半月說戒時,應如是白: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僧殘罪,隨覆藏日從僧殘乞覆藏羯磨,僧
已與我隨覆藏日羯磨,我某甲已行若干日,餘有若干日在,白大德令
知我行覆藏。」

在行別住期間,也不可重犯僧殘法,若於此中間有新犯之罪,或憶念
尚有往日未發露之罪,現行中之別住應暫停。因為別住日犯罪所行別
住當日不算數,犯戒人應乞本日治羯磨,補行失去之別住日。若新罪
有覆藏日應隨其覆藏日另行治其覆藏別住日。若發露往日舊罪,舊罪
之覆藏日若多於現行別住日,得以舊罪覆藏日來行別住,或舊罪覆藏
日加上現行別住之上,先治舊罪之後再行未竟的別住日,然後再共行
摩那埵共行出罪。

姓名:慚愧僧(163.32.104.106)於99/08/26(08:53)發表

僧殘出罪法(下篇)

作者 釋從信比丘(摘至海潮音雜誌)

如果比丘故意手淫出精犯僧殘罪,由於羞恥,不敢發露懺悔,心不安
身不樂愁憂過日子,不如面對戒律,應向和尚發露,或向阿闍梨發露
,或向同學共住發露。假使和尚或阿闍梨或同學善知出罪法,應指導
犯戒人如何求出罪,應如前文說檢視他犯僧殘罪的情況,由有罪,罪
決定,覆決定,夜決定,而確定應與第一步驟治罪,先與覆藏羯磨,
即應指導犯戒人如何乞覆藏羯磨。乞覆藏羯磨應犯戒人向四人僧索問
,要當四人僧也善知羯磨法,假使住處並無四人僧,或有四人僧卻不
知羯磨法,即應為他安排或詢問何處可得索問覆藏羯磨。

由於共住不可別眾作羯磨法,任何一羯磨法行事都應周知一切同戒共
住,雖然與覆藏羯磨只須四人僧,假使共住有四人以上,也應一一知
會,若在大僧團中,得由主事者安排知法知律的四人僧行羯磨法,把
此一行事公告周知,一切共住都知此事,若不參與也無異議即是認可
此事,時到至少有事先安排的四人僧如法行事。若僧團不和合,得四
人僧出界外結小界行事。

若犯戒人無有知識為其安排,得自行禮請知法知律四人僧從不同地方
來集會,或自行到四人僧住處去索問覆藏羯磨。

時到,連同四人僧共五人一起到戒場內,或在界外結小界行事。若場
內有佛像應禮佛再禮四人僧,長跪合掌說:

「大德僧聽!我比丘某甲,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今從僧乞
覆藏羯磨十夜別住,慈愍故,唯願僧與我十夜別住。」如是三說竟。
羯磨人應作是說: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從僧殘乞十夜
別住,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比丘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與十夜
別住,白如是。」以上一白。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從僧乞十夜別住
,僧今忍某甲比丘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與十夜別住,諸大德
忍某甲比丘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與十夜別住者默然,若不忍
者說?是第一羯磨。」第二第三羯磨亦如是說,若都沒有反對者,則
說結語:

「僧已與某甲比丘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與十夜別住竟,僧忍
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以上一白三羯磨,合稱白四羯磨與覆藏別住
法。羯磨竟,若在界外結小界行事應解小界後離去。犯戒人即已入於
別住期間,出戒場若見比丘應白,若一一白未竟,於此別住期間有半
月說戒日得於說戒集會時向大眾一次白,或寺院例行集會,得於集會
時白,若都無集會,即使辛苦,凡不知我行別住的比丘都應一一向他
表白。

若行別住人從住處到他寺院索問覆藏羯磨,原住處有比丘共住,得回
到住處行別住,路上見比丘也應白,到了住處向共住白,有客比丘來
應白。若住處無共住比丘,不可回住處行別住,應在索罪寺院住,或
到有比丘住的寺院去掛單,無論何處住,凡見不知我行別住者應一一
白。

若住在共住比丘人數少的寺院,於行別住期間,住處共住比丘外宿,
住處無比丘一夜即失一夜別住,應補行一夜別住。

如果行別住期滿,完成第一步驟治罪,犯戒人得向僧眾乞摩那埵羯磨
,行第二步驟治罪,僧眾應檢視他如法行別住否?摩訶律說:「云何
如法行?僧伽藍有比丘住,行波利婆沙中間不犯不舉,與比丘別房別
障住,客比丘來白,時集非時集白,是名如法行。」若如法行期滿,
應與六夜摩那埵。

行摩那埵是洗淨僧殘罪垢的行事,也應行七事,和別住七事並無不同
。但於行七事之期間,如法行的要求比行別住嚴格,犯戒人不僅要住
在有比丘住之僧伽藍,住眾應滿四人僧以上,於此期間,住眾若外宿
不滿四人僧時即失一夜,應再補行一夜摩那埵。其次犯戒人不可於此
期間外宿,而且應日日白一切僧,應如是白:「大德僧聽!某甲比丘
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行十夜別住竟,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
與我六夜摩那埵,我某甲比丘已行若干日,未行若干日,白諸大德僧
,令知我行摩那埵。」而行別住者不必日日白一切僧,只須白一切僧
令知我行別住即可。

乞摩那埵羯磨應向四人僧索問,行別住已竟,可向前四人僧乞摩那埵
羯磨,或別請四人僧索問。但由於行六夜摩那埵不可離開四人以上之
住眾外宿,住處也不可一日少於四人住,僧眾與摩那埵羯磨之後便應
住於彼處,而且行六夜摩那埵竟當於二十人僧中乞出罪羯磨,彼處時
到若有二十人僧則善,所以行事之處最好有充足的住眾。行事前要妥
善考慮及安排,最好到大僧團中去索問,若不得大僧團,可禮請和尚
阿闍梨及同學共相協助,時到集滿二十人僧到行摩那埵之處,或前往
二十人僧集會處索問出罪。

若一切安排就緒,時到,和四人僧一起到戒場內,先禮佛再禮僧足,
長跪合掌作如是白: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乞十夜別住,僧
已與我十夜別住,我已行十夜別住竟,今從僧乞六夜摩那埵,慈愍故
,唯願僧與我六夜摩那埵。」如是三說。
羯磨人應問:「行別住滿不?不空僧伽藍行別住不?無本罪中間罪不
?不共比丘同一房一障住不?客比丘來白不?時集非時集白不?」文
中所謂本罪就是未曾發露之舊罪,所謂中間罪就是發露後新犯之罪,
所謂時集如半月半月說戒時,所謂非時集白就是向一切僧一一各別白
。若犯戒人一一如法行便回答如法行,檢視無誤,應如是白: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已從僧乞十夜別
住,僧已與某甲比丘十夜別住,此某甲比丘行十夜別住竟,今從僧乞
六夜摩那埵,若僧時到,僧忍聽今與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白如是。
」以上一白。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已從僧乞十夜別
住,僧已與某甲比丘十夜別住,此某甲比丘行十夜別住竟,從僧乞六
夜摩那埵,僧今與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六
夜摩那埵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第一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
說。
「僧已與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以上一
白三羯磨合稱與摩那埵白四羯磨。

與六夜摩那埵羯磨竟,應住於四人僧之寺院,六夜不可他宿,隨順行
七事,摩訶律說:「云何究竟行摩那埵?眾滿是名究竟,中間不犯不
舉,不共比丘一房一障處,客比丘來白,時集非時集白,日日白界內
僧,是名究竟行。」於居住界內,無論在寺院中或寺院外行事,碰見
比丘即應表白行摩那埵之身份,並說明已行幾日尚餘幾日,而且日日
表白,若在寺院內大眾集會時,應依羯磨法白。

如果比丘尼犯僧殘罪,由於比丘尼沒有覆藏別住法,得直接索問半月
摩那埵羯磨,但比丘尼索問僧殘出罪法,要當比丘尼四人僧比丘四人
僧,二部八人中乞半月摩那埵,二部四十人中乞出罪羯磨,是件勞師
動眾的大事,如果本來無罪卻當有罪索問,到頭來只演了一場鬧劇。
所以,比丘尼疑有罪時,當先白和尚尼,或阿闍梨或知識同學,罪決
定無誤,得由和尚尼或阿闍梨或同學出面為其安排出罪事宜。

索問半月摩那埵時應考慮二部乞半月摩那埵之後,日日白一切比丘尼
僧,還應日日到比丘僧中白,如果比丘尼住處鄰近沒有比丘寺,便不
宜在住處行摩那埵,而且也應考慮如法行半月摩那埵竟,比丘二十人
僧比丘尼二十人僧,二部四十人集會是不是可得?如果不能在住處行
出罪法,當向比丘寺比丘尼寺比鄰之大寺院求乞出罪羯磨法。若一切
安排就緒,時到,犯戒人和比丘尼四人僧一起到比丘尼寺戒場內,先
禮佛再禮尼僧足,長跪合掌如是白:
「大姊僧聽!我某甲比丘尼犯某某僧殘罪,今從僧乞半月摩那埵,慈
愍故,唯願僧與我半月摩那埵。」如是三說竟。羯磨人應如是白:
「大姊僧聽!此比丘尼某甲犯某某僧殘罪,今從僧乞半月摩那埵,若
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比丘尼某甲犯某某僧殘罪,今從僧乞半月摩那埵,僧
今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誰諸大姊忍僧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
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第一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已忍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持。」
於尼寺中與半月摩那埵竟,應四人僧將犯戒人一起到比丘寺院,和比
丘四人僧共九人入於戒場中,或於界外結小界行事。比丘尼僧先禮佛
禮比丘僧後,犯戒人長跪合掌如是白:
「大德僧聽!我比丘尼某甲犯某某僧殘罪,今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
,慈愍故,唯願僧與我半月摩那埵。」如是三說竟。比丘僧中羯磨人
應如是白:
「大德僧聽!此比丘尼某甲犯某某僧殘罪,今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
,若僧時到僧忍聽今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比丘尼某甲犯某某僧殘罪,今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今與此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誰諸長老忍,僧與比丘尼某甲半
月摩那埵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第一羯磨。」第二第三羯磨亦如是
說。
「僧已忍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持。」

監督犯戒人如法行半月摩那埵是比丘尼僧的責任,是故與半月摩那埵
羯磨應於比丘尼寺完成,再次到比丘寺院行二部乞半月摩那埵只是依
八敬法敬順比丘僧。與摩那埵羯磨法竟,出戒場,行摩那埵人見比丘
尼應一一白,回到尼寺中應白一切共住尼僧,若僧集會,則依羯磨法
白,應如是白:
「大姊僧聽!我比丘尼某甲犯某某僧殘罪,已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與我半月摩那埵,我比丘尼某甲已行若干日,餘有若干日在,
白大姊僧令知我行摩那埵。」僧若不集會,則一一各別白,日日白不
厭其煩,也日日到與摩那埵羯磨之比丘寺白,若比丘僧集會則依羯磨
法白,若不集會,與碰面者表白,不見者不白,於途中見比丘比丘尼
都應一一表白。比丘尼行半月摩那埵應行七事,如法行事與比丘同,
唯須二部日日白界內僧。

若比丘如法行摩那埵竟,當依第三步驟與出罪羯磨,時到,事前連絡
約定的二十比丘僧都來集會,將犯戒人一起入戒場,或於界外結小界
行事,先禮佛再禮僧足,長跪合掌如是白: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我已從僧乞十
夜別住,僧已與我十夜別住,我已行十夜別住竟,已乞六夜摩那埵,
僧已與我六夜摩那埵,我已行六夜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慈愍故
,唯願僧與我出罪羯磨。」如是三說竟。
羯磨人應如是檢視彼是不是如法行摩那埵:「不減住眾行摩那埵嗎?
六夜摩那埵究竟嗎?無本罪中間罪嗎?不共比丘一房一障住嗎?客比
丘來白嗎?時集白非時集白嗎?日日白界內僧嗎?」若一一如法者,
羯磨人應作如是說: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已從僧殘乞十夜
別住,僧已與十夜別住,某甲比丘已行十夜別住竟,已從僧乞六夜摩
那埵,僧已與六夜摩那埵,某甲比丘已行六夜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
罪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某甲比丘出罪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十夜覆藏,已從僧乞十夜別
住,僧已與十夜別住,某甲比丘已行十夜別住竟,已從僧乞六夜摩那
埵,僧已與六夜摩那埵,某甲比丘已行六夜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
羯磨,僧今與某甲比丘出罪羯磨,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出罪羯
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第一羯磨。」第二第三羯磨亦如是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出罪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故出精犯一僧殘罪,其後續的出罪行為非常麻煩,僧眾都陪著受罪,
學者應謹慎莫復更犯,若欲心起,當念佛,觀佛威德相,念茲在茲,
念念都是佛相,淫欲心快得消滅。
若比丘尼如法行摩那埵竟,時到,事前連絡禮請二十比丘尼僧應集會
於尼寺,將犯戒人一起入戒場,於尼寺中求出罪羯磨法之後,再將犯
戒人一起到比丘寺中,或界外結小界行事,二部四十人集會,比丘尼
僧禮佛禮僧足已,乞出罪羯磨的比丘尼應長跪合掌如是說:
「大德僧聽!我比丘尼某甲犯某某僧殘罪,已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與我半月摩那埵,我已於二部僧中行半月摩那埵竟,今從僧乞
出罪羯磨,慈愍故,唯願僧與我出罪羯磨。」三說竟。比丘僧中羯磨
人應如是問:「不減住眾行摩那埵嗎?半月行摩那埵究竟嗎?無本罪
中間罪嗎?不共比丘尼一房一障住嗎?客比丘尼來白嗎?時集白非時
集白嗎?日日白界內二部僧嗎?」應一一回答如法行,羯磨人還應問
比丘尼僧:「比丘尼某甲行摩那埵究竟如法嗎?」回答如法行。於是
羯磨人如是作白:
「大德僧聽!此比丘尼某甲犯某某僧殘罪,已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比丘尼某甲已於二部僧中行半月摩
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比丘尼某甲出
罪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比丘尼某甲犯某某僧殘罪,已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比丘尼某甲已於二部僧中行半月摩
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僧今與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誰諸長老
忍,僧今與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第一羯磨。
」第二第三羯磨亦如是說。
「僧已忍與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羯磨竟所犯僧殘罪也出罪清淨。

中不知有誰堪受此出罪法?若不堪受當甚莫犯此僧殘罪,為什麼呢
?由於出罪不惜勞師動眾,可知洗淨僧殘罪垢之重要性,學者若有犯
此罪,即使不堪受此出罪法,也得面對大眾索問出罪羯磨,別無什麼
懺可得除罪,若不出罪,譬如身體骯髒不洗淨,將耿耿於懷而不得身
心安穩快樂,出家學佛已無任何益處,即使還俗也一樣懷著罪垢還俗


不過世尊入滅前已捨雜碎戒,五百結集中的阿羅漢有認為僧殘罪是雜
碎戒者,學者若認為僧殘罪出罪法如此雜碎而捨卻,雖有待商榷,卻
有其共識同志,但有漏之事實不因捨卻不持而得身心清淨,若為學佛
,為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我們焉可不隨順學呢?
姓名:慚愧僧(139.175.7.131)於99/08/26(13:01)回應

如果一個出家人常忍不住要手淫,那表示他是走在懸崖邊,與犯波羅
夷只在一步之間。換句話說,他不堪修梵行,不適合過出世的生活
。與其時常忍不住一犯再犯而悲苦自責,不如趁早還俗,做一個如
法如律的在家人吧!一旦還俗,連戀愛、結婚都心安理得,何況只
是手淫。
姓名:Mahanam(139.175.7.131)於99/08/26(13:02)回應

罪業如幻如化, 依佛制戒律懺悔不再犯. 出家不易, 戰到底.

修梵行居士如何對抗淫魔:

1. 修不淨觀
2. 夜不倒單(3~5時是陽剛時辰) 可2:45起床拜佛 睡前持咒
3. 求觀音菩薩加被
4. 日中一食
5. 眼不見女(男)
6. 其他自懲罰法

修梵行居士若能依此, 魔宮震動.
姓名:淨誠(139.175.7.131)於99/08/26(13:03)回應

學佛修行要量己量法,否則難免自誤。關於對治淫欲的方法,試評如
下:
一、不淨觀:既曰罪業如幻如化,則淨與不淨也是如幻如化,何待修
觀?何況不淨觀有其危險性,佛時有人因修此法而自殺。
二、不倒單:從未聞佛開示以此對治淫欲。本來禪定深厚者,可以捨
離睡眠,但必須漸次修得,尋常人萬難彷效。進一步言,定境但能離
欲於暫時;苟無明未破,不能恃以滅三毒。常人強持不倒單,將因睡
眠不足而致神經衰弱、虛火上炎。
三、求觀音菩薩加被:此說若成立,則飢苦難當時、有便意欲如廁時
、...均可求神佛加被而免之。是理耶?非理耶?
四、日中一食:事相如律,惟少食者或因美容、減肥、..諸多理由
,未必即修梵行。持午者尚應自理深入為要。
五、眼不見女(男):俗謂『眼不見為淨』,果如所說,欲絕欲患,
剜去雙目即可,而天生眇者皆已成道也。
六、持咒:此法甚不可取!何以故?咒語係外道法,我佛世尊訶責再
三。咒語尚不得滅病苦,何能治貪欲?善思之!
七、其他自懲罰法:語過空泛,不知所云。若謂貪欲是病,一切眾生
悉是病者。焉有醫者不求思病因而以自虐自懲為法?『欲練神功,引
刀自宮』之詞不過為小說家之戲言,常人觀之,猶不免失笑。今佛子
欲自懲自罰以治己心,豈非顛倒?
姓名:Mahanam(163.30.101.164)於99/08/26(14:55)回應

Mahanam 你應來自魔宮, 但魔也要成佛, 任何魔在佛眼面前都現原
形, 再大本事都跑不掉. 簡要回答如下,
(一)罪業如幻如化, 但因果絲毫不爽, 諦閑老法師病痛很重, 弟子問
為何不修假觀? 諦老瞪他一眼說觀是假的, 痛是真的. 依法修不淨觀
可離欲界入出禪. 食欲比淫慾難斷, 年過五十可發願不想吃東西.

(二)常人當然不能強持不倒單, 日中一食亦同,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說
過, 有另一句話, "不被老和尚舌頭給轉了", 你不倒單你的, 個人生
死個人了.虛火上炎以拜佛對治. 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

姓名:淨誠(202.144.230.91)於99/08/27(13:47)回應

(三)求觀音菩薩加被是經文..."若有...眾生,..求觀音菩薩加
被.."請看原文, 眾所周知的.
(四)日中一食因世界時制不同, 過午不食在11:45AM以前結束, 全世
界各地都不犯. 如弘一大師.
(五)眼不見女(男), 斷緣即斷果, 有因無緣也不會有果.
(六)持咒,鬼神病要用咒語. 印光大師持大悲咒. 我 32 秒持一遍大
悲咒, 各位量量看自己幾秒. 念佛是正行, 其餘為助行.
(七)
姓名:淨誠(202.144.230.91)於99/08/27(14:05)回應

(七) 其他自懲罰法, 有人上殿忘了脫鞋, 罰自己穿鞋脫鞋三百遍,
自懲方法自己決定. 個人生死業力個人承受. 燃指燃臂供佛都是辦
法,真心是不痛的. 五蘊(....身)皆空. 一部佛教電影韓國法師焚
身, 但要有近一二個月準備. 我覺得燒指就夠痛的了, 蠟油也夠燙.

楞巖經, 天華出版社 "戒淫 修福 保命", ... 不淨觀,...好書.
末法魔行天下楞巖經先滅有其原因.

Mahanam 在六道中輪迴都在魔王掌控中, 我原本也是正法時期被一把
魔種子撒到, 前些日子有因緣追查到原神將魔種子拿掉.

眾想修 已修 將修 梵行的居士大家多努力, 把命拼了.
命可丟 戒不可犯. 犯了懺悔.

姓名:淨誠(202.144.230.91)於99/08/27(14:28)回應

我們道場一位師兄一遍大悲咒13秒 師父給他的功課要他一個念頭到底
108遍 乃至一口氣108遍 不持自持
另有一位師兄金剛經一遍一分鐘 念頭要細膩到這種程度.....

姓名:Jerry(194.237.142.98)於99/08/27(14:42)回應

Jerry
"另有一位師兄金剛經一遍一分鐘", 比 我 32 秒 慢.
"一遍大悲咒13秒" 要在定中念吧?
請問您師父上下?
姓名:淨誠(202.144.229.161)於99/08/27(23:58)回應

Jerry
是"金剛經"一遍一分鐘, 看錯了, 抱歉.
金剛經我至少12分鐘.好久沒念 一分鐘也要在定中.
他們如何做到?
姓名:淨誠(202.144.229.161)於99/08/28(00:34)回應

唸咒、念經的數度既然能那麼快,這裡真是高手輩出,版主佩服。
姓名:版主(139.175.6.164)於99/08/28(07:02)回應

云何誦經?

作者 釋從信比丘(摘至我從迷信出走)

一時佛在舍衛國,和五百比丘來到阿荼脾邑,當地的住民認為世尊難
得來此,隨後離去再見遙遙無期,紛紛要求諸比丘教授誦讀經偈,以
便世尊離去後,日日誦習玩索其義趣意味。

時諸比丘由各國來追隨世尊,語音語法各國有別,各別隨其所用語法
教授當地人誦讀經偈,竟遭受譏呵:「為什麼比丘晝夜親近如來,不
知我們男女所用語法不同,語音也不正!」諸比丘受譏嫌各各羞恥,
以是白佛,佛責諸居士:「在家人怎麼可以譏呵異國誦經音句不正。
」(見五分律大正二二冊三九頁下)

於是世尊制戒,告諸比丘:「若比丘教未受具戒人誦經波逸提。」所
謂具戒就是使此身清淨無漏的戒,未受具戒人就是未依法承受比丘戒
比丘尼戒的人,除在家男人女人未受具戒,沙彌沙彌尼和式叉摩那也
都是未受具戒人。

從此諸比丘比丘尼依教奉行,不再教授在家人誦經,也不再教授沙彌
、沙彌尼、式叉摩那誦經。因為在家人譏呵比丘比丘尼將折福吃大虧
,為免在家人受不善報,是故世尊如是制戒。然在家人實有記誦經偈
之需求,頻頻要求受誦經偈,諸比丘說:「在家人嫌我們音句不正,
不從我受,世尊已戒我們出家人教授在家人誦經。」有未曾譏呵比丘
的人就說:「大德,我不毀佛法,豈可以他人有過而不教我耶?」

又由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要學習經偈,於是世尊說:「從今是戒應
如是說:『若比丘教未受具戒人經,並誦者波逸提。』四分律比丘戒
本波逸提法(六):「若比丘與未受戒人共誦者波逸提。」

所謂並誦就是共誦,比丘或比丘尼誦經時,未受具戒人只可旁聽或默
誦,不可同步出聲一起誦。在家人若和比丘比丘尼同聲誦經,比丘比
丘尼即得波逸提罪,若在家人和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同聲誦經,沙彌
沙彌尼式叉摩那即得突吉羅罪,而在家人沒有戒罪,但使出家人得罪
,自身必也不善。若比丘比丘尼教授未受具戒人誦經,應先行告之,
只可比丘比丘尼誦一句,聲盡隨後才學誦一句,若有一音未盡便出聲
同誦即得罪,不可同聲誦自也不可抄越先誦。若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
教授在家人誦經,也應先行告之。

由於學習歷程必須日日誦習所知所學,早晚誦讀經竭於世尊初轉法輪
度五比丘已開始。但世尊時代學者早晚誦經的方式內容,和我們中國
佛法不同。世尊時代,學者早晚誦經和現代人學習一般知識學問一樣
,只為求得學問用為解除煩惱。而我們中國佛法,早晚誦經只為求功
德,所以,中國人誦經自古以來便不如法,其不如法有四,一者共誦
不如法,二者歌詠聲不如法,三者無義語不如法,四者求功德不如法
,依次說明如下:

一者共誦不如法,誦經不可出家人和在家人共誦,這是彰顯出家和在
家有別,出家人是福田,是良田,在家人在福田上稻則得稻,種穢草
則得穢草。在家人不尊重出家人時才有共誦之現象,也才有在家人譏
呵出家人之事。

在中國,早晚課誦,往往出家人和在家人都同步一起誦經,出家人不
知戒,不知告訴在家人不可共誦,彼此只知誦經求功德。因此,誦經
共誦,竟然連穿著也同一海青,吃飯也共碗共桌。學者若信佛相信有
因果報應,當迴避不如法,從此不再同聲共誦,如前文中說。不再同
一色海青,假使海青是出家人法衣,在家人便不可穿著,若海青是在
家人法衣,出家人便不可穿著,假使出家人和在家人都非穿海青不可
,出家人所穿海青應割截應染壞色,不可穿正色衣,不可和在家人同
色同式樣。從此也不再共碗共桌同時吃飯,應有所分別,若馬馬虎虎
,出家人就不必出家,因果報應可是絲毫不爽,分別得一清二楚。

二者歌詠聲不如法,誦經是為了溫故知新,為了知善義善味,為了傳
遞佛法教授後來者,佛聽誦經合唄,只是單調的音節,不是歌唱,而
今中國人誦經宛若歌詠,四分律卷第三十五大正二二冊八一七頁上:
「諸比丘,若過差歌詠聲說法,有五過失,何等五?若比丘過差歌詠
聲說法,便自生貪著,愛樂音聲,是謂第一過失。復次,若比丘過差
歌詠聲說法,其有聞者生貪著,愛樂其聲,是謂比丘第二過失。復次
,若比丘過差歌詠聲說法,其有聞者令其習學,是謂比丘第三過失。
復次,若比丘過差歌詠聲說法,諸長者聞皆共譏嫌言:『我等所習歌
詠聲,比為亦如是說法。』便生慢心不恭敬,是謂比丘第四過失。復
次,若比丘過差歌詠聲說法,若在寂靜之處思惟,但緣憶音聲以亂禪
定,是謂比丘第五過失。」

果如世尊說,中國人以歌詠聲誦經,在家人不尊重出家人,不知求經
文中之善義善味,只愛樂音聲,不信佛法者則譏嫌吵鬧迷信。

如果我們知道早晚誦經只為了溫故知新,便可理解,從來沒有學生用
唱歌方式早晚溫習功課,若有,不但吵死人,也不得好成績。

三者無義語不如法,誦經是為了溫故知新,溫故之前應先求經文的善
義善味,由於不知不解,早晚誦習要求領悟其善義善味,是故應有玩
習千遍不厭倦的精進力,若已知已解則應依法奉行,只停留在反覆誦
讀的階段,多誦無益事,應如現代學生讀書,每天所溫習的功課,視
其所須每天都不一樣。

但我們中國人早晚課誦是萬年本,不求溫故知新,也不求善義善味,
課誦內容大部份是無義的外道語,若有義有文卻日日誦讀如算牛頭數
,亦如無義語。增一阿含經卷第二十四大正2冊六七三頁中:「爾時
世尊便說此偈『多誦無益事,此法非為妙,猶算牛頭數,此非沙門要
,若少多誦習,於法而行法,此法極為上,可謂沙門法。雖誦千章,
不義何益,不如一句,聞可得道,千千為敵,一夫勝之,未若自勝,
以忍者上。』」

外道為滅佛,夾雜無義咒語令佛教徒日日課誦,猶如算牛頭數,佛教
徒竟然乖乖就範,不求善義善味,只求千遍萬遍億萬遍,不義不益的
功德,事實上,不但沒有一絲絲功德,入三惡趣如射箭啊!

四者求功德不如法,誦經的最大利益,是令誦者溫故知新,使誦者經
由聞思修而趣向解脫趣向涅槃,是故說,其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算數,
非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所能比。並非誦經的行為本身有何功德,
誦出的經文若未經聞思修的實踐,只是經文,光只是誦經偈而不去聞
思修,不會滅罪,也不得任何功德,更不會令亡者超度,否則,即時
毀壞因果法,為善沒有善報,為惡不必受惡報,只須花些錢請人誦經


而中國佛教徒早晚課誦以求功德為目的,竟然以誦經功德消磨一生的
生命,寺院竟然以誦經為營收的工具,用誦經所得建立佛法僧戒事業
,其功過不待言說,自有業報為其算帳。

由前文中說,中國佛教誦經行為一無是處,學者若學佛應知非即捨,
早晚課誦之經偈應誦習所應知所應學之佛法,如同現代學生溫習功課
,每個學者的誦本可以不同他人,每個寺院的誦本也應各別不一。應
如佛說:「雖誦千章不義何益,不如一句聞可得道,雖誦千言不義何
益,不如一義聞可得道。猶算牛頭數此非沙門要。」

姓名:慚愧僧(163.32.106.52)於99/08/28(08:47)回應

貼文大部分的內容,版主都同意。
姓名:版主(139.175.6.190)於99/08/28(14:56)回應

據說 斌宗法施弟子 台南 開心老和尚是誦(看)心經時開悟.
誦經時是不思經義的. 誦經也是要入定, 要定時定課.
姓名:淨誠(202.144.229.35)於99/08/29(14:18)回應

淨誠兄:
一個多星期未上網 您的問題未能即時答覆甚感抱歉 希望您能看
到這篇答覆
我們那位金剛經一遍一分鐘的師兄十多年前金剛經看了兩遍即背起
而後一天一部 隨著專注力的增強而速度漸增 到兩三年前竟發現快到
一個念頭閃過 一分鐘內一部經的經文已在腦海中流過 是否在定中他
並未說明 不過其他師兄的說法念頭訓練到如此細膩就能體會到甚麼叫
"畫面停格"
同樣的大悲咒也是如此經十多年每天數百遍的練習
以上謹供參考
我們道場在東北角 我們師父歷經十餘年墳場靈骨塔苦修及兩年多
斷食閉關 如您有興趣我可為您接緣
姓名:JERRY(194.237.142.98)於99/09/06(15:59)回應
信箱:weng12@hotmail.com

回佛法討論室精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