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以定為禪之現象


轉貼 正法眼藏—護法集……附錄一 (蕭平實 著述)

略述以定為禪之現象

古來多有大知識以證得定境為悟者。於今末法,似此流類更多於
昔,每以悟道聖者自居,追求境界以為證悟,反多方非毀真悟者無所
得、無境界之真解脫或無生忍為非悟。以定境之有所得法、有境界法
而誹謗正法,違背了義經典之聖教量,成就地獄重罪。以現在學佛弘
法之善因而得將來地獄惡報,令人悲憫。以悲心故,特為此類人概要
說明今時人以定為禪之各種層次,用供諸方知識學人省察思惟。若能
虛心比照聖教量,深入思惟整理,自解前非,亦教他人遠離以定為
禪,從頭再參,方可遠離地獄重罪。此生若有悟處,便可永離三惡
道,最遲者七次人天往返,亦得究竟解脫,不亦樂乎?

茲略述以定為禪之十種層次於左:

1散亂攀緣心:以日常生活中或課誦中能知能觀之心為真心。

2以法定心:以數息、念佛、憶佛、觀心、內觀,或其他方法攝心
而定住之心為真心。

3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時常寂常照之靈知心為真心。此境界猶有
觀照寂照,不離知也,猶是妄心。此中有十餘種定境變化,皆幻而不
實,執即著魔。

4遍滿虛空:於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中,定心擴散,便以出現遍滿
虛空境界之心為真心,不離有所得有境界法,仍是妄心。

5身心統一、內外統一、時空統一:在欲界定中捨棄覺知,便入此
境界。皆在未到地定中,是定非悟。

6初禪善根發:於未到地定中,忽發起身樂而入初禪,亦是定境非
悟。此定有四種不同:進分、護分、達分、退分。從頭部發起者,千
有九人退失此定。

7虛空粉碎:此亦初禪中之定境覺受,不久即失,非是證悟。修定
者應捨身樂,續修二禪。

8大地平沉:仍屬初褲定境,已接近二禪前之末到地定。欲界定之
末期亦可能出現此定境。若於初禪中證此境界,不久之後發起微細身
樂。此樂微細常住,非如善根初發後粗樂之必須提心方有樂觸。

9無覺有觀三昧:捨微細樂觸,續深入定境及除性障。坐中對外境
無覺,對心境有觀,此是二禪前之末到地定。

10無覺無觀三昧:精進修習無覺有觀三昧而能長時間安住者,捨觀
便入二憚。此定境雖離覺觀,似無所有,仍非證悟般若,不離境界
故。

以上乃個人修定之體驗,皆屬禪定有境界法、有所得法,非般若
禪、祖師禪,不能發起智慧。若以證得上開一種或多種定境之心而自
以為悟者,乃是錯悟,是以定為禪。若因此而以證悟者或聖人自居,
便成就大妄語地獄業。

爾來多有邪師以定為禪,不知禪—開悟是般若智慧,與禪定不同。
智慧無境界,無所得,乃是究竟了義之佛法。禪定則有境界,有所
得,通外道法,須以般若慧為前導,乃能了生死,茲略分述如下:

禪定之法皆有境界、有所依、有所住、有入出,境界分段故。前時
入某境界、後時出某境界;前時依某境界、後時捨某境界;前時住某境
界、後時捨某境界;生時依某境界、死時捨某境界而別依業力所生另
一境界。皆是境界分段之出入依住,佛云:「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
生。」凡有境界可人、可出、可依、可住者,必因心外之身根綠境變
化而散壞。

所依境界是由六根及六識配合而生,意識於諸境界分段計著。然六
識之產生,乃因阿賴耶所變內六根接觸外六塵而生。眾生若死,五根
必壞,末那因此不觸五塵,意識則消滅;意識若滅,則生前所依所住
之一切定心定境及廣大神通皆歸幻滅。死後意識靈知心消失,只餘末
那及阿賴耶識,此時即由阿賴耶識中之一念無明煩惱感生後有,則必
隨業受生,不捨所依境界故。

五逆十惡、誹謗正法者,捨報時連後悔時間都沒有,立刻入地獄。
彼時無中陰,往生極速。行善而貪福德、念念不忘者,捨報便見宮殿
天女、受生欲界六天。身口意不一致、陰險狡辯之人,則有中陰,業
風所吹,思欲尋覓無人暗處藏匿,藏已安穩,待出生時方知身為毒
蛇。持五戒、不妄語害人者,必有中陰,便見末來生父母和合,因欲
起顛倒想,便入胎,重新生而為人。見道之人若已斷盡貪瞋及五上分
結,則無中陰,因菩薩願故不取涅槃,或生色究竟天宮,或生諸佛淨
土,蓮花化生。若末斷盡貪瞋,而不欲生天或求生諸佛淨土者,捨報
必有所依,必有中陰,一念無明未斷盡故,亦受後有。

何故必受後有?一念無明未斷盡故。中陰之身已無末那經由接觸法
塵所生之靈知意識心,僅餘末那識作主,然末那識不能思惟分別觀
照,須依末那附生之微細意識做簡單之觀察,非如生時能做思惟分
析,故中陰身之末那皆依生前之習氣種子而行,由一念無明煩惱而引
其受生。故一切靈媒乩童皆曰:「死人憨直。」無意識,不能思惟分
析,秉其生前習性而為故。

近年每有佛門外道說言:「悟後應另有一個清淨所依,否則死後要
到哪裡去?」此種人所悟不真,不明佛法,乃外道見也。一念無明若
不斷盡,死後必有所依,不須吾人另尋所依,所依者一念無明起煩惱
所生境界也。一念無明末斷盡之人,即使修得四禪八定,死後皆有所
依,所依者三界中一切業果定法有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離
三界生死。故《大寶積經》卷85佛云:「亦無蘊界處,生於無所依,
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見。」

斷盡一念無明者方能無所依,無所依方是究竟法。無所依、無所
入、無所得,是證涅槃聖人阿羅漢及八地菩薩境界,此境界無境界,
方便說為「涅槃境界」,此中空無所有、一無所依,方能不受生死。
涅槃者斷盡六七二識之執著,六七二識對祂們自己之執著斷盡,則不
受一切境界,棄捨靈知心,滅盡六七二識而入涅槃,出三界生死。
今有佛門外道,不明涅槃出生死之道理,乃大聲疾呼,勸人悟後應
覓所依。因其能言善道,竟能蠱惑多人跟隨。彼等妄想以思惟靈知覺
觀之心而取涅槃,此即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凡夫外道邪見
也。

若有境界或某一種心可依者,皆不離意識之依他起性及末那識之遍
計執性,不離此二識二性而欲出離三界生死者,乃痴人說夢,具足外
道見,不明佛法之人也。欲出離生死者,應捨棄自己(六七二識),
餘下阿賴耶識,不復出生六七二識,不再有中陰。阿賴耶識無能所分
別,亦不攀緣,無知無覺無境無想無受,永不起念,即是涅槃。

然涅槃之證得實無所證,為凡夫方便說為涅槃。涅槃境界實無境界
可入,為凡夫方便說為入涅槃。涅槃是無境界、無所依、無所得空,
為凡夫方便說為涅槃。欲證涅槃者須斷盡一念無明,不斷盡一念無明
而欲以六七二識之靈知心入涅槃者,乃愚痴人。六七二識之靈知心不
滅,則一切境界不滅、一切所依不滅,乃是有「我」。 「我」不能
取證涅槃,將「我」捨棄,方能取涅槃,取涅槃即是無所取。若不肯
將靈明覺知而能作主的心捨棄,而妄言「應覓所依、能了生死」之
人,不離「我、我所」見,則具足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乃具足凡
夫,見一處住地猶未能斷,而妄言已斷愛、色愛、有愛住地,妄言能
了生死,乃大妄語人也。

此等人不知定學慧學之不同,妄將定境所得置於慧學之上,便以定
境修證,而推翻慧學無所得法,違背及誹謗世尊聖教,妄以有所得有
境界法,誤作慧學(禪)之更高修證,誤入歧途猶不自知,更欲引導
他人走向歧途,輪迴生死。無智佛子,樂求有境界有所得法,便欣然
信受隨學。諸祖常云:「依文解義,三世佛怨;離經一字,即同魔
說。」有智佛子,應深入經典,慎思明辨,勿隨佛門外道執著我見而
妄言證悟之人修學有所依法、有所得法、有境界法。

佛子求悟、或求了義之智慧者,切忌以定為禪,請依拙著《禪—悟
前與悟後》及本書(正法眼藏—護法集)等知見及功夫而修。末證上
開定境而暗示他人,謂己已證,亦是妄語,學人慎之!

末學 蕭平實 謹白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五日

姓名:阿牛(202.166.200.25)於99/09/16(00:31)發表

阿牛:我很同意這裡的,有所得非是正法,定境乃是一種變化中的,
至於無所得而不斷滅,相信你了解,然而你師所言無所得方是正道
,我很贊同,而相信這裡每天來此多少修者都是了解人,請饒我語
姓名:管見(202.39.180.203)於99/09/16(00:51)回應

阿彌陀佛

管見大哥:謝謝您對阿牛的關心,自您上網後,阿牛學到很多,
今後還請多多指導。您的身體也要多保重。
祈求諸佛菩薩加持 大眾圓滿吉祥。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63.32.208.5)於99/09/16(11:19)回應

回佛法討論室精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