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辯唯識與真如 (下)


轉貼 「正法眼藏-護法集」 蕭平實 著述

第四章 略辨唯識與真如 第五則

某師云:《真如在未見性時不受熏染,無變易。未見性時乃見聞覺知
作主而受熏染,有變易。見性後是佛性作主,佛性之本體真如乃不受
熏染,無變易,為支配見聞覺知者,不被物所轉而能轉物,即
是轉識成智也。故如指此轉法,亦可謂之受熏染,有變易,但本體固
不受染變也》(月溪法師問答錄25頁)
又云:《「真如不受熏染」出華嚴經卷73,經云:「佛性清淨,無
染無亂,無礙無厭,不受熏染。」又云:「法身無染:究竟清
淨。」》
(月溪法師講無始無明40頁)
又云:《阿賴耶識裡面含藏有真如不動。》(月溪法師講楞伽經
102頁)
又云:《唯識的本身便是要說明這一點,說明它沒有真正的認識,
要你放棄它,這樣你才會被引導進到絕對的宇宙,使你得到真正絕對
的認識。》(月溪法師著大乘絕對論88頁)

這個部份我們分為四點來辨正:

第一、 真如在末見性時,名為阿賴耶識。未到八地以上之菩薩,
見性以後仍然是阿賴耶識,既然還是阿賴耶識,那就有熏染,因為它
含藏無量生以來累積的淨業、染業、無記業等種子,所以有熏染,不
是無熏染。而且我們修學世間法,出世間法,乃至世出世間法--所謂
出世間上上法的這一些過程之中,也是念念變易,不是無變易。

如果我們開悟的時候,就沒有變易,那我們這第八識就無法漸漸轉
化清淨而成為無垢識,那我們就不可能成佛,所以見性之後還是有變
易。因此悟後要一直斷除各種煩惱,修學各種智慧,直到佛地成為無
垢識,才叫做真如,未到佛地都不能稱為真如,所以末成佛之前,本
識中之一切種子應能熏染能變易才對。

末見性時,不是見聞覺知作主,而是第六識、第七識配合運作來作
主,見聞覺知只是識的作用,好像光是燈的作用一樣,它不作主。見
性以後也不是佛性作主,我們前面講過了,這裡不再說明。

此師既末明心,也沒有深入研究唯識經典,便以為阿賴耶識裡面另
外含藏一個獨立的真如不動,就以為阿賴耶識和真如的關係,好像母
親懷孕子女一樣,認為母親有熏染、有惡習,而尚未出生的子女,他
是清淨而沒有熏染的。但是這樣的想法錯了,因為阿賴耶識、異熟識
(菴摩羅識)以及真如,它是一體三名,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稱。並
不是說大球裡面含著一個中球,中球裡面再含藏一個小球,不是大中
小等三個球同時存在。

這樣講可能有人不明白,我們再打一個比方。譬如說有一杯清水,
加了鹽巴,再加進了紅色素,溶解以後,成了一杯紅色的鹽水。這一
杯紅色鹽水就好比阿賴耶識,純水就好比是真如,鹽份就好比是塵沙
無明煩惱--是法執;紅色素就好比一念無明的煩惱--是我執。我們明
心見性以後,斷除了見所斷煩惱,仍有修所斷煩惱末斷。見所斷煩惱
就是一念無明中的見一處住地。修所斷煩惱,就是一念無明中的欲
愛、色愛、有愛等三種住地煩惱。

明心見性的時候,見一處住地斷了,那就好像把紅色素丟掉了四分
之一,還有四分之三的紅色素。這個時候,仍然還是紅色的鹽水,只
是紅色稍微淡了一些。一般人見性以後,仍然還是在阿賴耶識的階
段,只是煩惱少了一些,經過悟後起修,漸漸的斷除修所斷煩惱,好
比使用過濾機,把紅色素漸漸的過濾掉。修所斷煩惱盡了,就是斷了
一念無明中的欲愛、色愛、有愛等三種修所斷煩惱,就好比剩餘的四
分之三紅色素已經過濾完成了,現在轉變成透明的鹽水,這個時候就
改名為異熟識或者菴摩羅識,而其實仍然還是原來那杯水。也就是說
它仍然是原來阿賴耶識的本體,只是把其中的一念無明除掉而已。

這就是說阿賴耶識好比一杯紅色的鹽水,並不是紅色的水裡面包含
著另一團獨立的透明鹽水。

然後我們再把透明的鹽水,用另外一台過濾機來過濾鹽份,這就是
明心見性的人或阿羅漢位或八地以上的菩薩,開始斷除塵沙無明,開
始斷除修道所應斷除過恆河沙數無始無明上煩惱。水中鹽份過濾完
畢,成為純淨的清水,比如菩薩修行斷盡無始無明上煩惱而成佛,這
時便將異熟識或菴摩羅識改名為真如。所以真知的前身,便是菴摩羅
識,便是阿賴耶識。果地名真如,因地名阿賴耶識、菴摩羅識,同一
個本體,在不同階段逐漸淨化而有不同的名稱,不是三個識同時存
在。比如鄉長升官成縣長,再升官成省長,是經過歷練而在不同階段
有不同稱呼,其實是同一人。不是鄉長身內同時有一個獨立的縣長,
亦非縣長身內同時有一個獨立的省長。因此不是阿賴耶識中含藏真如
不動。此師不明白阿賴耶識非即真如、非不真如之理,便教人要放棄
阿賴耶識,另外尋覓絕對真如,如此即成心外求法,欲開悟明心,便
不可得。故知此師末開悟明心,末破初參也。

第三、此師說:「真如不受熏染」,並舉《華嚴經》卷73「佛性清
淨,無染無亂,無礙無厭,不受熏染。」及「法身無染究竟清淨」經
文為證。

然經文不是說「佛性清淨不受熏染」,他變更經文,實屬不當。經
典原文云:「本性清淨,無染無亂,無礙無厭,非長非短,盡未來際
劫,持一切剎。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等虛空界廣大深心,起大願
風輪,攝諸眾生令離惡道,生諸善趣,悉令安住一切智地。」講的是
菩薩本性清淨,而不是佛性清淨。這是說菩薩本性清淨,是他的心清
淨不受熏染,不是指真如或佛性不受熏染。

《華嚴經》卷73的經文裡面也沒有「法身無染,究竟清淨」這一句
經文。唯識學的所有經典都告訴我們「阿賴耶識及菴摩羅識非即真
如,非異真如」之理,教我們明白如何悟後起修的道理,而不是教我
們放棄它、否定它。若放棄它或否定它,我們將永遠無法到達佛地真
如的絕對境界。務請佛子仔細,切莫人云亦云,而幫助此師傳播錯誤
知見,以免鑄成毀壞正法的地獄共業。

第四、「真如不受熏染」一句在《華嚴經》卷30及卷73裡面都沒有
這樣講,雖然捏造經文,但是不違背經文的意旨。《華嚴經》卷30裡
面有這一句:「譬如真知恆守本性。譬如真如無有變易。」有這麼說
法沒錯。但是我們應該要知道--真如是佛的境界,不是一切菩薩開悟
所得境界(除了最後身菩薩的開悟)

《華嚴經》卷30云:「譬如真如是佛境界。」所以,如果不是最後
身菩薩修學佛法而開悟的第八識,仍然不是真知。既然不是真如,那
就必須有熏染,必須有變易,才能成佛。既然不是真如,那就不守原
有不淨本性,而能漸漸變易,轉依清淨本性。所以悟後之阿賴耶識或
異熟識必須是能受熏染,能變易,不守原有本性,才能轉化如來藏中
的煩惱有漏種子,而漸漸到達佛地,成為真如。既成真如則「不受熏
染,恆守本性,無有變易」,這樣才是正說。未到佛地,不可以說不
受熏染、恆守本性、無有變易,否則就不能成佛。

未到佛地不能稱為真如,而稱為如來藏:也就是說,阿賴耶識裡面
含藏著成就如來法身的功能。如來藏有熏染,常處生死之中,而自身
沒有生死,所以《勝鬘經》云:「世尊,生死者依如來藏。」世尊
云:「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薩摩訶薩,乃能聽受。諸餘聲聞,
唯信佛語。」由此經文可以證明,已經見性的人,雖然說他所明的是
真心真如,其實是阿賴耶識--如來藏。

《勝鬘經》裡面又說:「此性清淨如來藏而客塵煩惱、上煩惱所
染。」又云:「然有煩惱、有煩惱染心:自性清淨心而有染者,難可
了知。唯佛世尊實眼實智,為法根本,為通達法,為正法依,如實知
見。」

《大方廣如來藏經》佛云:「善男子,彼如來藏處在一切煩惱之
中,如來為彼有情除煩惱皮,令其清淨而成於佛。為說於法常作是
念:何時有情破去一切煩惱藏皮,得成如來出現於世。」

以上經文已經說明開悟後找到的這一個本性清淨的如來藏,裡面有
客塵煩惱以及上煩惱所污染。客塵煩惱就是一念無明,上煩惱就是無
始無明。《勝鬘經》世尊及勝鬘夫人為我們說明--這個本性清淨的如
來藏(阿賴耶識)中,有一念無明的客塵煩惱(起煩惱)及無始無明
的上煩惱所污染。

這個自性清淨心,而竟然有染污,這種事情,一般凡夫眾生、阿羅
漢、辟支佛及末悟的菩薩很難瞭解,已悟的菩薩能知一部份,只有佛
世尊「為法根本,為正法依,如實知見。」祂才能究竟了知這一個如
來藏--這一個本性清淨的心裡面有污染啊!所以聲聞種性以及樂修定
法而不樂修慧的菩薩,都無法信受這樣的說法,即使聽了也不知道
啊!

依照上面《勝鬘經》的經文,我們就知道,悟後的第八如來藏仍然
還有雜染煩惱種子,並非不受熏染,並非不變易,並非恆守本性,因
為恆守本性而不變易,那就永遠不能轉變雜染污染為清淨,而不能成
佛了。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16(11:13)發表

阿牛兄:
人家在大辯大乘與一貫道統毒的問題其中 郁文兄被人圍剿打的
火熱.大家都一嘴毛.無關生死o
現在看到此一[略辨唯識與真如].還真親切!阿牛 加油!加油!

姓名:求悟(210.65.24.62)於99/10/16(11:40)回應

如果開始巳錯,往後還有對的嗎?
姓名:sam(199.41.199.77)於99/10/16(11:43)回應

除非你知道對 否則又怎能知錯呢?
姓名:德鴻(168.95.0.6)於99/10/16(13:30)回應

阿彌陀佛

求悟仁者:阿牛被網路恐怖份子嚇得逃難幾天,還好10月8,9日沒發
生災難,阿彌陀佛 善哉!善哉!(說給恐怖份子爽的啦!)

大家在這網路抬槓、抬槓,吹吹牛皮無傷大雅。反正誰也不認是誰。
只要記住版主的叮嚀:不要犯法,否則要負法律責任的。
至於能否了生死成就佛道,雖然各說各話,沒什路用,還是離不開此
心「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您說是嗎?就隨他去吧!
謝謝您的鼓勵,願咱們大家共成佛道。

S爺:您老真是高人不露面呀!事實如此。

德哥:您老是不露面的高人,說的有理、有理。

南無阿彌陀佛 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16(15:09)回應

轉貼 「正法眼藏-護法集」 蕭平實 著述

第四章 略辨唯識與真如 第六則

某師云:《妄念是從見聞覺知靈性起。佛性是如如不動
的:假如佛性能起妄念,則妄念斷為佛性,妄念起為眾生,豈不是成
佛亦有輪迴乎。》(月溪法師問答錄30頁)

辨正:這一則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有錯,但是妄念不是從見聞覺知
的靈性生起,而是因為阿賴耶識中的一念無明種子尚未斷盡,這一些
種子遇緣遇境,就會生起。是從一念無明煩惱種子而起,不是從見聞
覺知的靈性而起,因為見聞覺知靈性,只是阿賴耶識所生七轉識的作
用而已。譬如說熱不是從陽光而起,是從太陽而起,藉著陽光來傳達
而已。佛性並不是如如不動,如果佛性是如如不動或一點不動,那一
切有情眾生就不能生活了!佛性如果如如不動,眾生就不能覺,不覺
則與死人無異,所以佛性不是如如不動或一點不動。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16(15:15)回應
信箱:n3748@ms14.hient.ent

轉貼 「正法眼藏-護法集」 蕭平實 著述

第四章 略辨唯識與真如 第七則

某師云:《既明因緣所作虛妄,然後直進向前看,便到無
始無明境界,即第九菴摩羅識境界,此為最緊要關頭。眾生所以不能
見佛性,皆此識所蔽也。》(月溪法師講楞伽經5頁)

這一則分為三點來辨正。

第一、 雖然我們已經明白因緣所作虛妄,但若只是直進向前看,還
是到不了無始無明境界。所謂到達無始無明境界,是說已經斷盡一念
無明,也就是斷盡《勝鬘經》所說的「起煩惱」所到的境界。並不是
暫時的一念不生就到無始無明境界。

而且一般所說斷一念無明而到無始無明境界,這樣的說法有語病。
因為凡夫眾生,乃至七地以下菩薩,一向都是同時處於無始無明及一
念無明的境界。破一念無明之前,也同時在無始無明境界之中。斷盡
一念無明之後,也還是在無始無明境界之中。所以並不是斷一念無明
而到達無始無明境界,應該說是斷盡一念無明後,剩下無始無明末
斷,因為它們是同時存在。

第二、末斷盡一念無明的人,還沒有到達菴摩羅識、異熟識的境
界,而是同時處於菴摩羅識及阿賴耶識涵蓋境界。並非一念不生就是
菴摩羅識境界。一般人保持一念不生的境界不過三秒鐘、五秒鐘而
已。煩惱少的也不過二十秒、三十秒而已:就算是能夠一入定就十
天、半個月,那也只是未到地定的境界而已。初禪尚且末得,何況是
菴摩羅識的境界呢?必須要斷盡一念無明,見思二惑永斷無餘,才能
到達菴摩羅識境界。此師不明白一念無明和定學,就以為不打妄想、
直進向前看,沒有語言、文字、形相就是第九識的境界,這是很大的
錯誤。

第三、見不見佛性與第九識無關:因為有許多菩薩在第十住就見性
了,譬如諸位一樣,還沒有斷盡一念無明,還沒有到達第九識境界,
就眼見佛性了。有的人,他成就聲聞道、緣覺道而迴向菩薩道以後才
眼見佛性,這一類人,已經先斷盡一念無明,所以他還沒有見性之
前,就已經到達第九識的境界。

也有聲聞、緣覺種性的菩薩,他喜歡修無量百千三昧,樂於斷一念
無明而不入涅槃,一直到第九地才相信有真如佛性,然後再見性而進
入第十地,這個就是先到第九識的境界,然後才見性。

從這些不同的狀況看來,我們就知道第九識菴摩羅識,一向不曾蒙
蔽眾生眼見佛性、如果必須先到達第九識的境界才能見性的話,那就
必須先成為阿羅漢、辟支佛或八地以上菩薩才能見性,則佛說《大般
涅槃經》就錯了。而且自古以來禪宗的祖師十有九個,沒有到這個境
界,他們為什麼能夠眼見佛性呢?而且六祖眼見佛性的時候,也還沒
到達斷盡一念無明第九識的境界,他為什麼能夠見性呢?由此可知,
沒有眼見佛性的人,才會學此師這樣說啊。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16(22:18)回應
信箱:n3748@ms14.hient.ent

阿牛.好久不見!
1.月溪法師偏向真常唯心.法性圓融.
蕭師偏向虛妄唯識.法相差別
若您曾閱五本蕭師之書.不知是否亦曾拜讀五本溪老之原著?
2.蕭師破邪顯正之念蘊心.致使有些溪老之<語意>屢屢錯會.
3.禪師往往稱性而談.如六祖對大.中.小乘之闡釋亦不合經教.然有他
的語意.說法背景.契機.直指---所以說<依義不依語>
4.其實月溪禪師與蕭師有極大相似之處--破邪顯正.不畏傳統.針砭時
事.不過溪老主要是護持直指.頓悟之禪法.如同神會為曹溪定宗旨.
蕭師卻闡述了--<事非頓除.因次第盡>之後半段風流!時勢所趨也.如
印度佛教一開始是小(乘)行大隱.小主大從.
--若不如此.必修證不彰.且迷於梵我.不信不別-識藏.如來藏之義!
5.蕭師獨尊<如來藏>.所以才只認定密宗<覺囊>派.斥其它密支非究竟
吧?(管見兄欠愚等一篇文!?)記得<月溪語錄>有載一位居士參禪.過年
聞鞭炮聲大悟.致書見地與溪老印證.溪老曰:文則是矣--仍需當面勘
過!
--辨正.顯正豈易也!
--凡此種種.盼有助融通分別之見.而不復昔日中觀.唯識之空有之爭.
姓名:法相般若(210.244.155.24)於99/10/17(03:37)回應

轉貼 「正法眼藏-護法集」 蕭平實 著述

第四章 略辨唯識與真如 第八則

某師云:《蓋轉識成智後,一切皆是自心現量,皆是佛性。阿賴耶識
尚無,則因緣何有耶!》(月溪法師講楞伽經194頁)

辨正:我們說轉識成智,並不是把識滅掉而留下智慧,而是開悟
後,由識產生了智慧。所以見性以後阿賴耶識仍然存在,不可以說見
性以後,阿賴耶識變為佛性而消失了。並不是由佛性來取代阿賴耶
識,因為佛性是阿賴耶識的作用,阿賴耶識若無,佛性亦無。在第七
地以前,佛性不離阿賴耶識,第八地以後佛性不離菴摩羅識、異熟
識。成佛以後,佛性不離無垢識--真如。

阿賴耶識、異熟識、真如,是佛性的本體,佛性是阿賴耶識、菴摩
羅識、異熟識、真如的作用。離體即無用,所以見性以後阿賴耶識仍
然在,不是用佛性來取代阿賴耶識,如果說見性以後是佛性取代阿賴
耶識,說阿賴耶識就不在了,那麼這樣講的人,是沒有眼見佛性的
人。他不瞭解八識轉生四智,亦不解法界唯心、萬法唯識之意旨,此
師所說之法不符佛典,其可信度自可想而知了,諸佛子們!請您查閱
佛說唯識經典即可明瞭。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17(14:45)回應
信箱:n3748@ms14.hient.ent

阿彌陀佛 法相菩薩:感謝您的開示,阿牛學淺,思維、分辨能力
很差,當我親近蕭居士創辦的同修會學習後,對生死、輪迴、解脫、
有我、無我、常、無常、空、有、等等問題均已釋懷,其功德受用也
日益增長。
蕭居士對月溪法師著作之辨正,貼於此,若能有一或二位網友受益
其願已足。若因此生煩惱,阿牛在此致萬分歉意。願能如「心經」
無眼、耳、鼻、舌、身、意、處之。
(月溪法師之著作阿牛是有拜讀過,謝謝您的提醒)

南無阿彌陀佛 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17(15:10)回應
信箱:n3748@ms14.hient.ent

啊!你那個阿賴耶識是存在第一因了,這總好過無生老母丫!
姓名:sam(199.41.199.246)於99/10/17(15:32)回應

阿彌陀佛 S爺:阿賴耶識是第一因嗎?比無生老母好嗎?
這些阿牛不懂,請您老開示一、二。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17(16:24)回應

回佛法討論室精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