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辯唯識與真如 (上)


轉貼 「正法眼藏-護法集」 蕭平實 著述

第四章 略辨唯識與真如 第一則

某師云:《修唯識法門者,第一緊要關頭在找到潛伏於阿賴耶識中
的無始無明種子,即白淨識,將他搗碎,則八識得八解脫,三
性變為三無性、變為四智矣。識轉成智之後,不再變為識。未轉識成
智時是阿賴耶作主:既轉識成智之後,則是真如佛性作主。真如佛性
恆守本性,無有變易,故成佛之後不變為眾生,不受輪迴。》(月溪
法師語錄164頁)
又云:《修行人切勿用腦筋去揣測佛性,只可用腦筋去找到無始無
明。無始無明找到了,一錘搗碎,佛性自然顯現也。》(月溪法師講
禪宗修法105頁)
又云:《如欲徹底達於大圓覺境界,仍須將無始種子(即無始無明
菴摩羅識)打破。》(月溪法師講楞伽經89頁)

辨正總說:阿賴耶識中沒有無始無明種子。白淨識亦非無始無明種
子。《解深密經、深密解脫經、大乘顯識經、大乘同性經、不增不減
經、無上依經、金剛三昧經、如來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瑜伽師
地論、成唯識論》及諸唯識了義經皆不曾說有白淨識或無始無明種
子,請佛子明察經論即可得證。轉識成智不是搗碎白淨識或哪一個
識。菴摩羅識不是無始無明。轉識成智之前或之後,阿賴耶識皆不作
主;轉識成智後,真如佛性亦不作主。

辨正分述:一、阿賴耶識中從來不曾有無始無明種子:從無始劫以
來,阿賴耶識中只有八識心王煩惱障種子,是第八識中本有及熏習有
漏種子。所謂無始無明不是菴摩羅識而是所知障,乃是眾生的意識與
末那識因不明真如、異熟識(菴摩羅識)阿賴耶識之實相,由此所知
障而蒙蔽了智慧,以致煩惱永續不斷,不停造業、不停熏習而使本有
煩惱種子大量增長,因而永沉生死。阿賴耶識中只有煩惱種子,沒有
無始無明種子。無始無明就是所知障,只是一個名詞,我們找到了阿
賴耶識,證知祂的真與非真的實相時,就是破無始無明破所知障,但
是不究竟,要修到佛地才究竟斷盡。所以無始無明是不明白生命本體
的實相,是所知障,是一個名詞說明,阿賴耶識中只有八識心王的一
切煩惱識種,不可說是無始無明種子。故《成唯識論》卷五云:「如
契經說八地以上一切煩惱不復現行,唯有所依所知障在,此所知障是
現非種。」故知沒有無始無明種子。

二、無始無明種子不是白淨識,因為沒有無始無明種子之故。亦無
白淨識,何以故?《勝鬘經》云:「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全部
唯識學的經典,譬如《大乘顯識經、大乘同性經、無上依經、不增不
減經、大乘密嚴經、金剛三昧經、深密解脫經、解深密經、楞伽經、
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都不曾說有白淨識這個名詞,亦不曾有
經論說「無始無明種子就是白淨識。」又:菴摩羅識是主體識,主體
識能含藏無量種子,是一切種子所依識,故主體識不可能是種子,不
應說無始無明種子即是白淨識。

三、所謂轉識成智並不是搗碎白淨識,因為沒有白淨識之故。若依
此師前後所說語意,他所謂白淨識是指第九識,是異熟識,或稱為菴
摩羅識。在他註疏《楞伽經》時也說「九識的境界白淨一無所有。」
(月溪法師講楞伽經100頁)

又列表云「第九識是菴摩那識」。依其意旨第九識即是菴摩那識,
是他所謂的「白淨識」。既是「白淨識」,應無塵垢,應是真如。但
他又說:「應將此白淨識打破,破此識已,得見法界體性智。法界體
性智即足佛性,佛性即足真如。」(月溪法師著:禪宗源流與修持法
131頁)牛頭配上馬嘴,羊角安在兔頭上,將世尊之開示胡亂搭配解
釋,不倫不類,顯然誤解。

而轉識成智非將第八或第九識找出來搗碎,而是在參學佛法時找到
第八識之後,證知色身非我,證知受想行識(即能知能覺能聽之心)
非真實,而轉依阿賴耶識為我。了知阿賴耶識雖然真實存在,駐於身
中而體如虛空,無得無失,因此發起智慧,使第六識產生下品妙觀察
智,第七識產生下品平等性智,而斷見所應斷無明煩惱,分證解脫。
不是消除六七二識而剩下妙觀察智與平等性智。此二智不離清淨轉依
的六七二識。二識是體、二智是用,離體即不得其用。故不可說「轉
識成智之後不再變為識」。故《成唯識論》卷五云:「又諸論言:轉
第七識得平等智。彼知餘智定有所做相應淨識,此識無者彼智應無。
非離所依有能依故。」

至於第八識及前五識,要在上述六七二識明心見性轉識成智以後,
悟後起修,斷盡一念無明,成為菴摩羅識。(菴摩羅是主體識,不可
說祂是無始無明。)再修行到佛地滿足時,第九識(即以前的第八
識)中的識種已經完全清淨,流注生滅已盡,才能稱為真如,此時第
十識真如(亦即原本的第八阿賴耶識改名第九菴摩羅,再改名為真
如,名異體同)頓時出現大圓鏡智,前五識頓時出現成所作智。這兩
種智慧在我們初次明心見性時尚末發起,須等究竟成佛時頓得。

第八識修行到第七地滿足,斷盡一念無明而得盡智,進入第八地,
改名為異熟識或菴摩那識,阿羅漢的本體亦是此異熟識,也就是第九
識。名為第九識,仍然是第八識同體,只改其名,不改其體。不是在
阿賴耶識中另有一個白淨識或異熟識、菴摩那識。如果要在阿賴耶識
中去找另一個「白淨識」,永遠也找不到,因為「白淨識」就是斷盡
一念無明的阿賴耶識,是同一個識。

若打破或搗碎第九「白淨識」,就永遠找不到真如了,因為真如就
是第九「白淨識」,是同一個本體,只是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修行以
後,「白淨識」(菴摩羅)的內容變化,無始無明的過恆沙數修道上
煩惱斷盡,而成為真如--大圓覺境界。這是必須從八地境界經過一大
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成為真如。若想在八地境界尋覓末來佛地真如,
永不可得。若想從現在凡夫地阿賴耶境界中尋覓未來八地的菴摩羅
識,永不可得。若依此師說法而修,永不見佛性,因為在凡夫地永遠
找不到將來第八地的菴摩羅識。既找不到,依他的說法便不能見性。

因為第八識的本體就是第九識的本體,就是第十無垢識的本體,只
因內容與時間的變化,安立不同名稱,方便為佛子宣說而已。第九菴
摩羅識雖已斷盡一念無明--斷我執。但仍有法執--無始無明的過恆沙
數修道上煩惱末斷盡,故過恆沙數所應證法末證。須至佛地才究竟斷
盡、修證圓滿,證得道種智、一切種智、一切智智,稱為一切智者,
方才改名真如。而真如不是佛性,我們第一章中已經辨明。

故真如即是第八識阿賴耶之體,即是第九識菴摩羅、異熟識(白淨
識)之體,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智慧,為方便開示而假立
不同的名稱。如果把菴摩羅(白淨識)搗碎,那就變成斷滅了,如何
能見佛性?

若依此師的說法是認為阿賴耶識裡面,隱藏著各別的獨立的白淨
識,叫做菴摩羅識。在菴摩羅識裡面又隱藏著另一個獨立的真如,所
以他說要將阿賴耶識裡面隱藏的菴摩羅識找出來一錘搗碎,就像是破
除外殼一般,殼破了裡面的真如便出現了。

但是阿賴耶識裡面,其實並未含藏另一個獨立的個體菴摩羅識,菴
摩羅識裡面也末含藏另一個獨立個體真如,而是阿賴耶識就是第九菴
摩羅識(異熟識、白淨識)的前身,第九菴摩羅識是第十無垢識--真
如的前身。

比如一個人十年前當鄉長,現在當縣長,十年後當省長;並不是十
年前的鄉長身體裡面含有另一個獨立的現在的縣長,也不是現在的縣
長身體裡面含藏另一個十年後獨立的省長。如果把十年前的鄉長的身
體剝開,你找不到現在的縣長;把縣長的身體打碎了,更找不到十年
後的省長。因為鄉長、縣長、省長是同一個人當,不同的時期有不同
的身份名稱。

故《入楞伽經》卷七,佛云:「大慧,如來藏識不在阿梨耶識中,
是故七種識有生有滅,如來藏識不生不滅。」是故佛云:「大慧,阿
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又云:「是故大慧,諸菩
薩摩訶薩欲證勝法如來藏阿梨耶識者,應當修行令清淨故。」又云:
「大慧,此如來心阿梨耶識如來藏諸境界,一切聲聞辟支佛諸外道等
不能分別。」

所以八、九、十識是同一個本體,不同時間有不同的名稱;並不是
第八阿賴耶識同時含藏第九白淨識,再由第九白淨識(菴摩羅識、異
熟識)同時含藏第十無垢識真如,而是不同階段有不同名稱而已。所
以轉識成智,並非將那一個識找出來一錘搗碎。搗碎了便沒有真如,
沒有真如就沒有佛性,就沒有三身四智,成為斷滅,哪來的解脫呢?

是故《楞伽經》卷一佛云:「若自真相識滅者,藏識則滅。大慧,
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義。」那就是說:如果阿賴耶識或者異熟
識(菴摩羅識)這個真相識滅掉的話,那麼藏識(如來藏)就消滅
了。如果如來藏這個識消滅的話,那就和外道的斷見論說法沒有差別
了,可見此師不懂佛法,不懂唯識經典。此師以破外道而聞名,但是
他所說的法卻跟外道見解一樣,真不可思議呀!

四、此師云:「末轉識成智前阿賴耶識作主,既轉識成智之後則是
真如佛性作主。」而其實是不論有沒有轉識成智,阿賴耶識一向都不
作主,因祂恆而不審的綠故,祂對一切見聞覺知境界及善惡、美醜、
淨垢、苦樂都無分別。悟前如是,悟後亦如是:凡夫地如是,聖賢地
亦如是,乃至佛地亦復如是不作主。在凡夫地的阿賴耶識如是,悟後
因地的阿賴耶識、異熟識如是,乃至果地的無垢識真如亦復如是,一
向都不作主。作主者乃染污末那,悟後是清淨轉依末那,所以轉識成
智以後真如佛性也不作主。

聲聞羅漢畏懼生死,不願世世常在三界度人,故捨報時滅七轉識而
入涅槃,在涅槃中一無所住,亦無覺知受想,永遠不起淨念妄念,寂
滅安穩,此時第八識改名為菴摩羅識或異熟識,並未破除掉。諸佛及
斷盡一念無明的菩薩,雖已證涅槃而世世不入涅槃,故智不滅七轉
識,世世常在三界度化有情。所以諸佛成佛之後第一識到第八識並沒
有破除而消失掉,而是將識的種子轉變為絕對的清淨。絕對清淨的緣
故,三身四智成就,由清淨末那識所生之上品平等性智作主。真如佛
性不論悟前悟後都不作主。真如佛性成佛後亦不作主,因為恆守本性
的緣故,因為不再受熏染的緣故。如果成佛以後由真如佛性作主的
話,那就意味這一個成佛後的真如佛性仍然有熏染而不守本性,那就
不是成佛了。所以真如佛性不論悟前與悟後,乃至成佛,一向都不作
主。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5(15:41)發表
信箱:n3748@ms14.hient.ent

阿彌陀佛
S爺:被禁了呀!嘴巴不乾淨,豆乾吃到豆腐去,碰!活該。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5(15:59)回應
信箱:n3748@ms14.hient.ent

亞牛
你說了這么久,其實最終都是由你師公作你的主丫!人家拉子女流也
說自己作主呀!現在唯有希望你師公沒行錯路啦!
姓名:sam(199.41.199.26)於99/10/05(20:12)回應

阿彌陀佛 S爺:如果再錯一次也不算多,阿牛過去跟錯人,走錯路
的經驗,也有幾次了,如果再錯也會變成習慣的,不過我偷偷告訴
您,別告訴別人喔!「全錯就全對,最後就安啦!」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5(21:10)回應

亞牛
你所說的有沒有得你師公認可呀!有的話,就全對啦!無的話,就全
錯啦!最後才能安嗎?但何時才能到最後呢?
姓名:sam(199.41.198.170)於99/10/05(21:44)回應

阿彌陀佛 S爺:阿牛可不像您那批嘍嘍還要您老認可呀!
傻蛋啊!傻蛋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5(22:15)回應
信箱:n3748@ms14.hient.ent

阿彌陀佛 S爺:有沒有看到第二槍,不要又厚著臉皮說:對不起,
敲錯門了。哈!哈!阿彌陀佛都爽了,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5(22:53)回應

每人都是看見別人敲錯門,卻不見自己入錯門。
姓名:sam(199.41.198.215)於99/10/05(23:04)回應

阿彌陀佛 S爺:每人都是看見別人入錯門,卻不見自己入錯門。
阿牛孝敬您啦! 阿彌陀佛 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5(23:25)回應

(更正)
阿彌陀佛 S爺:每人都是看見別人入錯門,卻不見自己入錯房。
阿牛孝敬您啦! 阿彌陀佛 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5(23:37)回應
信箱:n3748@ms14.hient.ent

看見你開始懂「更正」,真是開心呀!哈!哈!
姓名:sam(199.41.199.151)於99/10/05(23:46)回應

第四章 略辨唯識與真如 第二則

某師云:《簡括言之,唯識宗乃以八識所構成之體為相對之心,一切
見聞覺知作用,皆歸之識,故名唯識;此識乃內外因緣和合而成立,
非單屬人,亦非單屬物。可說是宇宙全體合股組成之一大托辣斯。大
家皆參加,皆有股份,皆是股東,皆為權利與義務,不能說是某
人所獨有。而主持者乃八識爾。》(月溪法師著:大乘絕對論48頁)

辨正:一、此師說「此(阿賴耶)識乃內外因緣和合而成立」,不
符佛說。佛於全部唯識經典皆開示見聞覺知作用是了別識,乃指一至
七識,不是指阿賴耶識。佛說阿賴耶識遠離見聞覺知能所分別,本性
清淨,無始劫來為一切法所依,祂生七轉識,具五十一心所有法作用
而能生吾人色身等十一種色法,再演生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由此
四法而顯示六種無為法。歸結到一切法的根本,莫不是由阿賴耶識而
來,祂是本來就有,是一切法的根本,故名法相唯識。此師竟然說阿
賴耶識是內外因緣和合而成立,與佛開示諸多了義經典相反。此師
「悟後」開示,認為阿賴耶識能作主,有見聞覺知,也與佛說相反。
佛子由此即可判定此師之「開悟見性」究竟是真是假,無須末學饒舌
了。

二、若依此師意旨,認為一切眾生都屬於同一個第八識,每一個有
情眾生都屬於同一主體,就像是許多公司同受一個聯合壟斷市場的托
辣斯組織所管轄一樣,就像每一個職員同屬於一家公司所管轄一樣,
而這個托辣斯或是一家公司就是第八阿賴耶識,這樣的說法倒與一貫
道的說法一樣。

一貫道認為一切人是由無極老母(或者叫做老母娘)放出來的原
人,將來還要由老母娘收回天堂。一神教則認為一切人是由造物主所
創造,將來還要因為行善而回到造物主的天堂。此師如此說法符合一
貫道及一神教的說法,卻完全違背佛法。

世尊降生人間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每一個有情眾生的生命本體都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曹山本寂禪師
云:「頭角混混塵,分明露此身;綠楊芳草岸,何處不稱尊。」每一
個牲畜,乃至每一隻螞蟻的生命本體第八識,尚且是唯我獨尊,何況
是一切人?

三、若依此師所言,一切有情眾生都屬於同一個第八阿賴耶識,而
不是每一眾生各自有自己獨立的阿賴耶識,就會有許多矛盾,不能自
圓其說。若眾生是同一個阿賴耶識,則一切眾生之聰明才智、品行、
習氣、思想、語言、福德乃至佛道的修持,一切世出世間法的修持,
都應該完全相同,可是為什麼事實上會有種種的不同呢?

若眾生皆是同一個阿賴耶識分出來,那麼業種相同,就應該是一個
人造業受報的時候,一切人都同時造業受報;應該一個人明心見性
時,一切人同時明心見性;應該一個人成佛時,一切人同時成佛;應該
在此師捨報的時候,一切人同時捨報。

他又常常講:應該要滅除阿賴耶識,應該要滅除菴摩羅識才能解
脫。如果這樣講是對的話,那應該他滅掉第八識第九識,他自己認為
成佛的時候應該宇宙之間一切有情眾生及他自己,全部都成為斷滅,
這樣的說法與世尊所說之理不相應,佛子務請細思。

所以我們從這些論點就知道--第八阿賴耶識並不是由宇宙全體有情
眾生合股組成的一大聯合體,而是每一位有情眾生都各自有其獨立而
完整之第八阿賴耶識。身為佛教法師,自命為明心見性之人,竟然悖
離佛法,落入六十二種外道法中,作此邪說,實屬不該,佛子宜予簡
擇,使正法久住。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6(10:46)回應

阿彌陀佛 S爺:您老人家八識田中還有「更正」這東東,還有救!
還有救!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6(10:47)回應
信箱:n3748@ms14.hient.ent


(剪貼)佛教修行的終極,在於體認得緣起、悟入無我。然後於人事
之間,乃能隨順因緣,該進則進、該退則退,而得隨緣自在。
姓名:版主(139.175.0.84)於99/10/05(13:06)回應

(剪貼)「無常」「無我」是方法,是途徑,一個到涅槃的途徑。
姓名:sam(199.41.198.170)於99/10/05(21:36)回應
……………………………………………………………………………
版主大菩薩: S爺:
上面兩則阿牛看得霧薩薩,請爺們 幫後學指示迷津。後學 阿牛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6(13:37)回應
信箱:n3748@ms14.hient.ent

很簡單啊 因為有"有" 就無"無"啊
因為"霧煞煞" 所以看不見啊
因為有我 所以就沒你啊
因為未得 所以就追啊
因為...
姓名:德鴻(168.95.0.11)於99/10/06(13:53)回應

德哥:拜託啦!說清楚好嗎?這樣阿牛更霧薩薩啊!好人做到底,救
救阿牛出苦海呀!得光明呀!
南無妙法蓮法經 南無妙法蓮法經 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6(22:15)回應

牛兄
這就更清楚了 你只要先停止一切的想要清楚的衝動
你就知道了
姓名:德鴻(168.95.0.8)於99/10/06(22:36)回應

也就是說 你的不清楚在動 而你想要清楚也在動
那當然看不清楚了 你只要想清楚的念不動
你就可看到你的不清楚
姓名:德鴻(168.95.0.8)於99/10/06(22:58)回應

希爾伯列克云:「唯識學發源於彌勒的瑜珈師地論﹐到了無著(註:公
元310前後生)晚年的「攝大乘論」而集其大成。」

為何人們不依「佛教、佛經」奉行﹐喜研「祖師、名僧」之「論」﹐
卻又斬釘截鐵說:「我在學佛」?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500阿羅漢!現今呢?」主題本身已經點出事實
了。我對該主題的回答是:「現今有無量數的菩薩﹐彼此於寒暄時﹐
互相稱謂。」
姓名:Linux(203.66.130.27)於99/10/07(12:35)回應

阿彌陀佛
德哥:您這套說法是自己的驗證或是聽來的呢?
您要說清楚,阿牛才有勇氣跟您學呀!

S爺:您老人家擦槍走火,有人出面幫您善後療傷,您真幸福啊!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7(13:02)回應

如果你肯放下追逐 答案自己回答吧
姓名:德鴻(168.95.0.9)於99/10/07(13:18)回應

阿彌陀佛 Linux仁兄:要依「佛教、佛經」奉行,但是那個是真
「佛教、佛經」呢?您有深入而得解脫證量嗎?如有請分享。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7(13:31)回應

阿彌陀佛 德哥:哈!哈!謝謝您了!您留著自己陶醉吧!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7(13:41)回應
信箱:n3748@ms14.hient.ent

第四章 略辨唯識與真如 第三則

某師云:《然八識心乃相對之心。佛說唯識破眾生之人執、法執。二
執已被,佛即否定唯識而說轉識成智,已達圓成實絕對之境。故唯識
者乃否定相對,以達絕對之法也。》(月溪法師著:大乘絕對論49
頁)
又云:《真識即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能生虛妄分別:亦能滅種種虛
妄分別。阿賴耶識滅,則前七識俱滅,一切相皆滅。》(月溪法師講
楞伽經68頁)
又云:《唯識乃將整個相對歸納於八識中而否定之。唯識之最緊要
關頭在轉識成智,破我執法執。而破法執須連識本身亦破之。》(月
溪法師著:大乘絕對論350頁)

辨正:一、第八阿賴耶識不是相對之心,也不是絕對之心。相對與
絕對兩者都不能說對,也不能說錯。如果是相對之心,那麼第八阿賴
耶識應受苦樂,應該如此師所說「阿賴耶識能生虛妄分別」,為什麼
了義經裡面卻說阿賴耶識恆而不審?為什麼佛說阿賴耶識本性清淨遠
離能所分別?如果是絕對,一切有情眾生之阿賴耶識為什麼不停的受
生?為什麼駐於一切有情眾生的五蘊之中來來往往、造作諸業、受諸
苦樂?故知第八阿賴耶識之心非相對非絕對。

二、佛於晚年開示了許多唯識經典,目的確實是要破眾生之人我執
與法我執;但是佛說轉識成智,不是否定唯識,如果否定唯識,則轉
識成智之說就不能成立。唯識經典之開示更不是否定相對以達絕對之
法,而是說明有情眾生生命本體之實相,以免佛子猶如此師一般悟得
不真,說法似是而非,不符教典,誤人自誤,便以為一悟就是佛,不
須悟後起修--斷除妄緣習氣。不悟後起修,就會隨著妄習輪轉生死。
我們必須明白--我們開悟明心時所找到的真心,仍然不是真如,而是
第八阿賴耶識。

第八阿賴耶識即是有情眾生生命之本體,輪迴生死是祂,因為祂不
生不死。見聞覺知之心,及常寂常照之心不能延續到末來生,見聞覺
知或寂照之心只有一生而已。今生的見聞覺知或寂照之心不同於過去
生的見聞覺知或寂照之心,也不同於末來生的見聞覺知或寂照之心,
此心只有一生而已。我們開悟明心時,找到了阿賴耶識,證知祂永恆
不滅,證如祂不受苦樂,本來解脫,證知見聞覺知心及常寂常照之心
虛妄不實,只有一生,而不再執著見聞覺知心及寂照心,因而獲得解
脫功德受用。

成佛是阿賴耶識,成菩薩也是阿賴耶識,凡夫眾生也是阿賴耶識,
聲聞緣覺斷盡一念無明而入涅槃也是阿賴耶識,只是不同階段,安立
不同名稱而已。這個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無始劫以來造作熏習的善惡業
種子。這些種子歸納起來就是四種住地煩惱--所謂見一處住地、欲愛
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因為阿賴耶識裡面的這些煩惱種子,尚
未轉化清淨,所以隨時隨地會生起妄想妄念,因此又稱為一念無明。
一念無明之根源,即是阿賴耶識中蘊集的無量四種住地煩惱的善惡業
種子而生。明心見性破無始無明時也斷一念無明之見一處住地,其餘
三種住地仍末斷除,所以明心見性時仍然不是佛,須以開悟所生之智
慧,歷緣對境修除、轉化這些種子。

四種住地煩惱(一念無明)斷盡而進入菩薩第八地時(或者進入菩
薩阿羅漢位時),改名為異熟識或菴摩羅識,這是第八識轉識成智之
中品轉;此時第六、第七識也同時進行中品轉識成智。至於中品的第
六、七識轉識成智之功德內容,諸位如果想要明白的話,可以請閱
《十地經》之八地菩薩品就知道了。

此時已經斷盡人我執,但是仍然還有法我執末斷,也就是塵沙無
明,或稱為「修道所斷過恆沙數上煩惱」末斷,還需要親近供養十方
諸佛、奉事修學,將第九異熟識中塵沙無明轉化清淨。而這些過程都
必須要用第六、七識所生之中品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來啟發智慧,而
轉化異熟識之無始無明。到最後身菩薩位,降生於人間大悟成佛之
時,異熟識中之無始無明斷盡,清淨圓滿:永無流注,大圓鏡智及成
所作智頓時現前,才能稱之為無垢識真知。

到這個地步雖然名為真如,而其本體仍與等覺前之異熟識及七地前
之阿賴耶識是同一本體,只是因為識的種子轉化清淨安立不同名稱,
方便簡別而已。此時第六、七識同時進行上品轉識成智。諸位如果想
要知道佛的上品妙觀察智及上品平等性智的大約內容,可以請閱【佛
地經】以及各種大乘經典就可以瞭解。

從這個過程我們就知道,所謂轉識成智只是淨化、轉化如來藏|阿
賴耶識或異熟識之種子而產生智慧,並不是將清淨識否定:如果將清
淨識、阿賴耶識或者菴摩羅識否定的話,那就變成心外求法,同於外
道,佛子切莫被誤導而變成在佛門中修外道法。

心外求法的人必定找不到真心,便須用意識思惟真如,便以為真如
猶如虛空不動不轉。殊不知佛地之真如,即是等覺前之異熟識、菴摩
羅識,即是七地前之阿賴耶識。否定了阿賴耶識,就永遠找不到真
知,將現在自己身中之阿賴耶識否定,而要在現在尋覓無量劫以後成
佛時才會有的真如境界,永不可得。如今學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而錯
解佛意,猶如此師一般否定阿賴耶識,向阿賴耶識以外尋覓未來真如
的人多如牛毛,多如過江之鯽,不可勝數,令人感慨。

誤解佛意的緣故,便捨棄現在的因地真如--阿賴耶識,而想在眼前
另外尋找未來無數劫以後才會有的果地真如。如果不改變這種錯誤的
知見,而執著此師的錯誤見解,要想開悟的話,百劫也無法開悟。

我們既然已經知道第一次開悟時下品轉識成智的阿賴耶識,就是七
地斷盡一念無明進入第八地中品轉識成智的異熟識(菴摩羅),就是
最後大悟成佛上品轉識成智的真如,只是因悟後起修,在不同階段,
不同層次而改其名稱,依舊是同一個本體。那我們就知道,佛所說的
轉識成智,不是否定阿賴耶識,也不是肯定阿賴耶識,所以唯識學不
是否定相對以達到絕對之法。

所以唯識所說阿賴耶識非真非不真,非相對非絕對。是故佛云:
「我若說為真,其奈帶持種子。妄習不除,眾生將迷妄為真,未免瀑
流漂轉。我若說為非真,其奈體即真如。離此無真,眾生將棄真為
妄,未免向外馳求。」根據以上佛所開示,就知道:說阿賴耶識真不
真都錯,說相對說絕對都錯。請佛子細讀唯識經論,詳加辨正。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7(16:41)回應

第四章 略辨唯識與真如 第四則

某師云:《端身正坐,心中想著法界體性智,生來就是智,智與識是
兩樣,不是一樣。不是忽而智忽而識。識作主就有生死,智作主,將
識轉為智就沒有生死。用前五識向內轉第六識,六識轉七識,七識轉
八識,八識轉九識,九識的境界是白淨一無所有。到此時思
想不可停止,再向一無所有那裡繼續下去。九識一破,當下就可以看
見法界體性智。法界體性智是普遍體,光明遍照。將阿賴耶識轉為大
圓鏡智,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第六識轉為妙觀察智,前五識轉為成
所作智。從前阿賴耶識作主,我們就有生死,譬如亂世。現在法界體
性智作主,我們就沒有生死,譬如世界太平。》(月溪法師講楞伽經
100頁)
又云:「佛性的法界體性智是沒有變遷的,不會受熏染的。你既然
發願學佛,目的便在了生脫死不受後有,要見法界體性智才是究竟的
目的。法界體性智便是佛性,禪宗所謂本來面目。要用前五識轉意
識,意識轉末那識,末那識轉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轉菴摩羅識。菴摩
羅識嘩的一破,便可以看見法界體性智。法界體性智的妙用一轉,將
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意識轉為妙觀察智,
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月溪法師語錄92頁、月溪法師著禪宗源流
與修持法131、132頁)

現在我們把他的這兩段開示一句一句加以辨正。

第一點、「端身正坐,心中想著法界體性智,生來就是智。」依照
他所說的,法界體性智就是佛性。而佛性是應該生來就有,那他為什
麼又說見性以後,一念無明及六根通通要變為佛性?既然說佛性是從
見性以後之一念無明及六根變來,如今又說佛性是本有,那豈不矛盾
呢?此師既然說生來就是智,為什麼還要說轉識成智呢?如果是轉識
成智的話,那這個智就不是生來就是智,而是明心見性以後由識產生
了智,那怎可以說生來就是智呢?

第二點、他說「智與識是兩樣,不是一樣,不是忽而智忽而識。」
應該說智與識非二非一,不是兩樣,也不是一樣。智由識而生,識是
本體,智是功用;離體即無用,故不是兩樣。轉識成智並不把識消滅
而留下智慧,識仍然存在,只是因為轉化清淨,具備了解脫的智慧而
已;所以智不離識,識不離智,不是兩樣也不是一樣。

第三點、他說「識作主就有生死,智作主,將識轉為智就沒有生
死。」應該說識有作主的、有不作主的。例如前五識不恆不審,他們
不作主。第八阿賴耶識恆而不審,所以他也不作主。第六識審而不
恆、他有思惟、分別、分析、歸納、寂照、觀照的能力,但是他不
恆,所以他也是不作主的。作主的是第七末那識,因為他恆審思量。
第六識思惟分別分析歸納之後,由第七識來作主,所以作主的是第七
末那識,不論他是悟前的染污末那,或者悟後的清淨轉依末那,都是
他作主,其餘七識都不作主;所以不能草率的講「識作主就有生死」

因為識有八識,八識之中有作主的,也有不作主的。清淨末那識作
主,漸漸就脫離生死;染污末那識作主,眾生就不停造業,不停累積
後有的種子。苦集的緣故,所以就不停的生死輪迴。因此不能講「識
作主就有生死。」因為到佛地的時候,八地以上菩薩及辟支佛、阿羅
漢末入無餘涅槃之前,仍然是清淨末那識作主,還是識作主,但已經
離開生死,所以不能講「識作主就有生死」;應該說「染污末那識作
主就有生死」,所以「識作主就有生死」這句話錯了。

即使轉識成智以後,智也不作主,所以不能講「智作主,將識轉為
智就沒有生死。」因為轉識成智以後仍然由識作主,皆是識的作用的
緣故。第一次明心見性,下品轉識成智以後,識轉化清淨,成為清淨
識,稱為清淨末那識、清淨意識。清淨末那識產生下品平等性智,清
淨意識產生下品妙觀察智。因這兩種智慧而使清淨末那識轉依無我相
之無漏法,轉依第八識為我而無我可得,所以漸漸遠離生死。

第一次的明心見性以後,已經確定未來無數劫必可成佛,但並未離
開生死,故仍有分段生死,雖然已經獲得菩薩不共聲聞緣覺的無生
智,而仍然尚未獲得共聲聞緣覺的盡智,所以有的人明心見性以後尚
須七次人天往返,才離分段生死;有的人一往來,有人一往不來而在
色究竟天斷分段生死;有的人特別利根,當生在人間斷分段生死。而
這些過程都須要悟後起修,斷除修所斷煩惱,也就是一念無明中的欲
愛、色愛、有愛住地煩惱。一念無明斷盡,便獲得一切後有永盡之智
慧,才離分段生死,並不是初次明心見性的下品轉識成智就離開生
死。

第四點、他說「用前五識轉六識。」我們說前五識不能轉第六識。
因為前五識不恆不審,前五識在我們睡著無夢的時候斷了,我們入無
心定的時候斷了,我們昏迷不覺時斷了,所以祂不恆。而且祂本身沒
有能力作思惟、分析、歸納等工作,祂沒有這個能力,所以祂不能轉
第六識;而且第六識本身具有審察、分別、觀照、思惟、分析、歸納
的能力,他用不著前五識來轉他,所以「用前五識轉六識」這個說法
不符唯識經中轉識成智之旨,可見此師不明唯識經論。

第五點、他說「用意識轉末那識」,這個說法就對了,因為意識能
夠審察、分別、分析、思惟、歸納的緣故,如果他如理作意思惟就能
轉末那識。如果意識明知自己的思惟作意是不如理、不如法的話,末
那識就不會轉。因為意識本身所做的思惟、分析,本身就知道這種分
析、思惟是不如理不如法,那麼末那識就不會接受,所以意識轉末那
識,必須是如理作意的思惟分析。譬如一個惡人要殺另一個人,他心
裡一定認為「我殺這個人,理由十分充足」,他才會去殺。如果他心
裡有懷疑,認為「我為這一件事情殺他,這個道理不充分。」那他的
末那識一定不會接受,就不會下令付諸於實行。

同樣的,一個人學佛,去聽人家講經說法,知道色受想行識不是
我,回家後也去思惟。但是思惟了以後,他無法真正確認五蘊不是
我。因為沒有悟,所以雖然明明經藏講五蘊非我,法師善知識也說五
蘊非我,可是他的意識心仍然還有懷疑,所以末那識的執著習氣還是
不會轉;要等到他親自悟了,證實五蘊確實不是我,那個真如才是
我,然後末那識才會轉。所以意識轉末那識必須是如理作意的思惟,
至少在意識本身他要認為是如理作意的思惟。如果意識認為這樣的思
惟有問題,末那識就不會接受,有這一個前提在。

第六點、他說「用末那識轉阿賴耶識」。我們說末那識不能單獨轉
阿賴耶識,他必需要由意識來配合、分析、思惟,再由末那識觀察意
識的思惟是如理作意的思惟,祂才會去轉換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所
以末那識的本身,不能單獨轉阿賴耶識。

此外阿賴耶識非受轉非不受轉。不受轉是說阿賴耶識本身一向恆而
不審,他一向不作主不分別的緣故,所以他不受轉,他照樣不作主不
分別;悟前悟後都不分別,乃至成佛都不作主。未成佛之前,一向恆
而不審,所以祂不受轉。非不受轉是說:阿賴耶識裡面的業識種子開
始轉變,所以既不能說祂不受轉,也不能說祂受轉。

第七點、他說「第八識轉第九識,阿賴耶識轉菴摩羅識」我們說第
八阿賴耶識不能轉第九菴摩羅識。因為第八阿賴耶識一向恆而不審的
緣故。而且依照他的說法是第八阿賴耶識和第九菴摩羅識是兩個識同
時存在,而其實這兩個識並不是同時獨立的存在。祂是同一個識,前
後不同時期,有不同名稱的緣故。並不是在第八阿賴耶識之中含藏另
一個第九菴摩羅識。佛子們切莫被似是而非的言論所誤。

如果說由第八識轉第九識,或是說由阿賴耶識去轉菴摩羅識,那就
表示這兩個識是同時存在,是兩個各別的識,好像前五識與第六識,
好像第六識與第七識,好像第七識與第八識是同時各別存在;但是事
實上第九菴摩羅識跟第八阿賴耶識是同一個識,在不同時期而有不同
名稱。

譬如十年前的鄉長和現在的縣長是同一個人當,並不是教十年前的
鄉長來教導現在的縣長耍怎麼去轉變,他是同一個人,不同時期分別
稱為鄉長或縣長。譬如我們修行:不能叫過去生的蕭平實來教導今生
的蕭平實:「我過去生做錯什麼事,你今生不要再做錯這件事。」過
去生的蕭平實不能來到今生教導今生的蕭平實。同樣的道理,今生的
第八識不能轉一大阿僧劫以後的第九識。因為現在的第八識就是一大
阿僧劫以後的第九識,第九識就是第八識,是同一個識的緣故。

第八點、此師說:「菴摩羅識嘩的一破,便可以看見法界體性。」
又云:「九識一破,當下就可以看見法界體性智。」其實菴摩羅識就
是第九識,又叫做異熟識,祂不是白淨一無所有,因為仍然還有變異
生死、無始無明上煩惱存在,所以還不是真如。《金剛三昧經》佛說
八、九、十等三個識的次第是這麼講的:《佛告心王菩薩曰:「眼、
眼觸悉皆空寂,識亦空寂,無有動不動相。內無三受,三受寂滅。
耳、鼻、舌、身、心意、意識及以末那、阿賴耶識,亦復如是,皆亦
不生。」》

接下來《佛告無住菩薩曰:「諸佛如來,常以一覺而轉諸識入菴摩
羅。」又云:「覺本無生,離眾生垢。覺本無寂,離涅槃動。住如是
心,心無所住,無有出入,入菴摩羅識。」》然後接下去再為大力菩
薩說如來禪,所謂「存三解脫,守一心如」。然後得到「八識海澄,
九識流淨,風不能動,波浪不起。」接下來《梵行長者從本際起而白
佛曰:「如是如義,即佛菩提,菩提之性則無分別。無分別智分別無
窮。」乃向佛問云:「云何三乘道,其智有異?」佛云:「水在江
中,名為江水。水在淮中,名為淮水。水在河中,名為河水。俱在海
中,名為海水。法亦如是俱在真如,唯名佛道。」》由以上經文的次
第而觀,便知菴摩羅識就是異熟識。此菴摩羅識即是斷盡一念無明、
斷人我執以後的阿賴耶識。然後再於十地修如來禪,存三守一,而達
到異熟流注淨盡,四智圓明,到達佛地,稱為真如。

所以菴摩羅識也就是真如的前身,我們如果打破菴摩羅識,那真如
就不存在,就變成斷滅。我們打一個比方:十五歲的少年,他身中蘊
藏著末來二十歲的青年身,我們如果想要尋覓二十歲的青年之身,應
該經由生活成長學習,而在五年後獲得二十歲的青年之身,而不是將
現在這個十五歲少年的外表剝除所能得到。如果將十五歲少年的身體
表皮剝掉了,他就死了,就得不到五年後的二十歲的青年身了。

同樣的道理,想要獲得真如,應該要將菴摩羅識裡面的異熟流注種
子轉化清淨;將來才能獲得佛地的真如,我們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
而想將菴摩羅識打破而取出真知的話,那真如必然隨之幻滅,所以打
破菴摩羅識的說法不符合佛陀所說的教理。而且菴摩羅識是斷盡一念
無明以後的阿賴耶識,末斷盡一念無明之前,一定找不到菴摩羅識。
一切人未斷盡一念無明之前,末成為阿羅漢或八地菩薩之前,不可能
找到祂而打破祂。所以此師開示說「九識的境界是白淨一無所有,到
此時思想不可停止,再向一無所有那裡繼續下……。」這種修法是他
想像所得,不符合證量及聖教量。所以一念不生時用思想向心中觀看
進去的境界只是欲界定而已,不是菴摩羅識的境界,佛子不可誤會。

此外,阿賴耶識或者菴摩羅識,不可能打破,因為其體猶如虛空,
非形非色的緣故。所以明心見性以後是由我們阿賴耶識出生了智慧,
也就是說,依阿賴耶識而生的第六識、第七識產生了妙觀察智和平等
性智。識與智不相離,六七二識是本體,妙觀察智和平等性智是祂的
作用,所以《大寶積經》卷一百二十《世尊云:「如汝所言,識思惟
者,是識增上,非智增上。所以者何?識能分別,智能了知。識智和
合乃如汝說。」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曰:「無有少離智,由識
能了知,識智不相離,和合我常說。」》

所以,並不是將哪一個識打破才能看見佛性或找到真如。在前一段
時間,我們講裡的時候也說:「真妄和合」,世尊在這裡也說:「識智
不相離,和合我常說。」也可以證明我們講的真妄心和合的道理是正
確的。所以此師說:「打破菴摩羅識就可以看見佛性,看見法界體性
智」,是錯誤的說法,佛子們應避免傳播這種邪知邪見。

第九點、此師說:「法界體性智便是佛性,禪宗所謂本來面目。」
從他這句話,我們就知道--他所謂的「菴摩羅識一破,便可以看見法
界體性智」,這句話就是指見性。但是見性不必打破第九識,因為不
可能也無從打破的緣故。而且想要見佛性的人--如果具足了禪法的知
見以及看話頭的定力,便有因緣眼見佛性,所以十住菩薩就能見性,
不須要超越十地、等覺才見性。此師不明白《大般涅槃經》的意旨,
也沒有眼見佛性的體驗,便以為世尊是見性成佛,所以必須要超越異
熟識的境界,要打破菴摩羅識,才能眼見佛性,便認為一切見性的
人,都與佛一樣境界,全部都是佛,便認為悟後不必再修行了。

第十點、他說:「法界體性智便是佛性,禪宗所謂本來面目。」其
實法界體性智不是佛性,法界體性皆是密教所說的,源於《金剛頂
經》。而且在《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云:「五
方佛位各表一智。東方阿閃佛,因成大圓鏡智,亦名金剛智也。南方
寶生佛,由成平等性智,亦名灌頂智也。西方阿彌陀佛,由成妙觀察
智,亦名蓮華智,亦名轉法輪智也。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成所作
智,亦名揭磨智也。中方昆盧遮那佛,由成法界智為本。」
由這一段論文裡面,可以知道法界體性智,就是佛地大圓鏡智、平
等性智、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四種智慧的總名,合稱為法界體性智,
這四種智慧全部都由佛地的真如法界智而生,所以這四種智慧的總名
稱為法界體性智,因此法界體性智不是佛性。譬如我們在第一章裡面
講佛性是真如的作用,佛性無智,所以佛性不是法界體性智。

第十一點、此師又說:「法界的體性智的妙用一轉,將阿賴耶識轉
為大圓鏡智,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意識轉為妙觀察智,前五識轉為
成所作智。」而他在這幾句話之前卻主張要打破第九識,才能看見法
界體性智。第九識如果打破了的話,那就沒有第一識到第八識了,因
為第八識就是第九識,只改其名不改其體的緣故。第九識如果打破
了,就沒有第八識。第八識如果沒有了,就沒有第一識到第七識,所
以打破第九識以後,就沒有一到八識可以讓我們轉識成智,因此打破
第九識而見性轉識成智的說法,非常荒唐,既違背唯識經論之意旨,
而且誤導眾生。

此外,轉識成智,並非消滅第一識到第八識而留下四種智慧,而是
說到了第十地的時候修學如來禪--存三守一,漸漸將第九識中的異熟
習氣因及等流習氣因淨化,淨化以後稱為無垢識,又叫作真如:然後
便會由無垢識的純淨的作用,而使得第一識到第七識同時進行上品轉
識成智而清淨,由這個清淨的第一到第八識產生了四種智慧,這四種
智慧出現以後,清淨的如來無垢識--真如也不會消滅。

智是清淨識的作用,譬如燈與光的道理一樣,不能說把燈滅掉了,
而光可以單獨存在,所以並不是把識滅掉而留下智慧。大圓鏡智等四
種智慧,並不是由「法界體性智的佛性作用而轉識成智」。如前所
述,法界體性智即四智之總名,它只是一個名稱而已;而且四種智慧
的圓成,並不由佛性催化而轉識成智,乃是我們淨化阿賴耶識、異熟
識的種子,斷盡了一切修道上煩惱,然後證得過恆河沙數的修道所應
證的各種法門而成就,所以四智的圓成,不是由佛性催化而轉識成
智。此師顯然錯會了。

第十二點、此師說:「從前阿賴耶識作主,我們就有生死譬如亂
世。現在法界體性智作主,我們就沒有生死,譬如世界太平。」我們
說悟前阿賴耶識不作主,悟後的阿賴耶識也不作主,即使我們修到十
地、等覺,這個阿賴耶識、異熟識也是從來都不作主,因為祂一向恆
而不審的綠故,因為第八識一向須依第七識或與其它轉識俱轉,才能
在世間活動的綠故。成佛後的第八淨識真如,雖與遍行別境善等二十
一心法相應,仍是不作主,純無功用行故。

此外,佛性只是真如的作用,只是異熟識的作用,只是阿賴耶識的
作用,所以佛性從來不作主。譬如燈有光的作用,而光是不作主的,
它從來不會說我要亮一點,我要暗一點。光變亮或變暗,是由人把燈
的開關加以控制,使光變亮一點,稍微暗一點或者全部關掉,光的本
身不能作主,所以佛性是從來不作主的。真如也是一樣,不論悟前與
悟後,也不論是佛地或眾生地,真如佛性都不作主,作主的是染污末
那識、染污意識,或者清淨轉依末那識、清淨轉依意識。

第十三點、此師說:「佛性的法界體性智,是沒有變遷的,不會受
熏染的。你既然發願學佛,目的便在了生脫死不受後有。要見法界體
性智,才是究竟的目的。法界體性智便是佛性,禪宗所謂本來面
目。」我們說「佛性沒有變遷,不受熏染」的講法是對的,猶如冷與
熱的性不受熏染是一樣的,但是佛性不是法界體性智,不是真如,也
不是禪宗的本來面目。禪宗的本來面目是指真知--阿賴耶識,不是佛
性或法界體性智。我們明心見性是了生死的開始,而不是完成。聲聞
緣覺沒有明心見性,所以不得大乘無生智,不能成佛。菩薩明心見性
是得到無生智,也就是真如法身本來無生,永遠不滅,所以將來可以
成佛。但是了生死還得要加學與聲聞緣覺共道的「盡智」一切後有永
盡的智慧。這就要斷盡一念無明,必須經由梵行的修持而完成。菩薩
種性的菩薩,必須明心見性以後,才可能開始斷一念無明,斷盡一念
無明以後才離開分段生死。所以他說「見性以後法界體性智作主,我
們就沒有生死,譬如世界太平。」這是誤導眾生。佛子若信受他的開
示,在見性後便可能生起大我慢,以佛的化身自居,大妄語成就,捨
報便下地獄,非常危險。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8(14:56)回應

阿彌陀佛 上面的文章是轉貼蕭平實居士的著述「正法眼藏—護法
集」忘記註明請見諒! 阿彌陀佛 後學 阿牛 頂禮
姓名:阿牛(139.175.56.71)於99/10/08(15:09)回應

回佛法討論室精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