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裡佛的定義是什麼?


可依五蘊?
煩惱巳斷否?
巳不受後有?
色身中有佛否?是否化身佛?
佛陀是小乘里的佛嗎?
姓名:sam(208.167.233.195)於99/04/17(23:11)發表

很難得sam親自立主題,我就來捧個人場......

在印度思想演進過程中,一直認定有"可了悟的法"和"能了悟的人",
加上早已成型的種姓思想,除了婆羅門或剎帝利外,也沒有多少人敢於
向此目標挑戰!

其實在印度文明中,"Buddha"--"佛陀",不是一個人的專有名詞,凡是
自稱覺悟一切法,並在當時可以得到擁戴的人,皆有此名稱,如中國所
謂的"子",後來"子曰"成了孔子專用,並非孔子在他的時代有名,而是
死後被有心的政治家拱出,利用他的教化來統治人民,要知在春秋戰國
時代,最盛的思想是"墨子"!!!

看看印度,"佛陀"的名稱非"悉達多"專用,當時仍有他人被尊為"佛陀"
,而且在悉達多在世時,他的教化也並非最盛,只是靠"孔雀王朝"才成
為全印度奉行的國教!在當時,最盛的教化仍是婆羅門教,悉達多的教
化和尼乾的教化(耆那教),充其量也只是異端學說而已!

參考當時的情況,再來看看"佛",在印度人心中的角色,別忘了雖然他
不算什麼太子,因為迦毗羅衛城僅是在半山腰的小城邦,即使他不出家
,統治此一人少兵弱的小城邦,要成轉輪聖王也難,雖然如此,好歹他也
算個剎帝利,擁有社會地位,這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

講這麼多,只是覺得這很重要,不要被一些已修飾過的說法誤導了認知
如sam你也認為佛有密法,只是他的笨學生學不來,可見你也是充滿已
修飾的認知,佛的教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沒有密法!

在原始佛法中,五蘊不是依與不依的問題,而是已成事實必須面對的問
題,所謂五蘊者,色受想行識,此說法早在森林書時就有,佛在此議題中
所提出的說法,與他人不同者,就是藉無常,無我而入解脫知見!

煩惱的斷除是依解脫知見而表現,也就是證解脫知見而斷除煩惱,其實
何謂煩惱?不也只是五蘊的問題嗎?色受想行識可以起煩惱,也可以斷
煩惱,差別就在解脫知見!

何謂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這是解脫知見,須要自知,他人無須置喙,倒是要問問自己!

其實"佛陀"並非一絕對存在,乃因有眾生才有所謂"佛",也就是說
"佛"是指覺悟的人,有東西可覺悟才有此名稱,而且是別人給取的,
至於化身佛,少看神怪小說吧!

總結以上所說,"佛陀"是古印度的理想人物,能被稱呼此名稱者,雖寥
寥無幾,但絕非悉達多一人,若依後來佛教自己的系統看來,佛陀的角
色與能力一直被添加,直到佛真的離人越來越遠為止!這始於孔雀王
朝,是否和統治者要利用佛教教法好統治人民有關?這要問問漢武帝,
為何獨尊儒家了!
姓名:錦書(139.175.56.228)於99/04/18(00:28)回應

你說的解脫知見是依什么的?來自那里的?
姓名:sam(208.167.233.195)於99/04/18(00:37)回應

你這樣說佛陀是–個理想的人物,但它是不是你們小乘里的佛?
姓名:sam(208.167.233.195)於99/04/18(00:41)回應

你也修飾了對我的認知,但最重要是那班老呆人也修飾了對佛陀的認
知,你不說他們,不說自己,為何偏要說我,你想轉移視線嗎?
姓名:sam(208.167.233.195)於99/04/18(00:47)回應

你好像說生解脫知見後,才斷煩惱?還是斷煩惱後,才生解脫知見?
如果生先後斷,即煩惱未除,可生解脫知見?
如果先斷後生,煩惱己斷,何用解脫知見?
五蘊能生解脫知見否?

姓名:sam(208.167.233.195)於99/04/18(01:00)回應

佛是覺悟的人,其它五道的覺悟眾生,就不是佛了,是嗎?或是其它
五道中不可能有眾生覺悟?獨善人道?
你是說佛的存在是靠眾生,這是不是唯心論?
沒有眾生(人),就沒有佛,是嗎?這佛就是斷了。
如佛不是絕對存在,他是如何的了?
答問題不要太馬乎嘛!又答不到主題,顧左右而言他,這不算捧場啊

姓名:sam(208.167.233.195)於99/04/18(01:19)回應

總結錦書所言,佛陀是古印度幻想中的人物,到現在也未出現過,佛
教祇是一些政治者的制作,用來統治人民,阿門!
漢武帝也這樣說,想不會假了。
姓名:sam(208.167.233.195)於99/04/18(01:27)回應

"解脫知見"是佛教和其他印度思想的最大不同點,有時看啊看的,有些
觀念總可以從其他印度思想中找到,並非是佛教獨有,譬如五戒,五蘊,
素食乃至緣起,涅槃等,既然"解脫知見"是那麼的不一樣,就有必要多
了解一下了!

從字面上看"解脫知見",指出"解脫時而產生的知見",和"可令人解脫
的知見",若問此知見來自哪裡?只能說來自與生俱來的五蘊煩惱,若無
五蘊煩惱可解脫,則無須解脫知見,阿含曾記載佛說過如果世間無老病
死憂悲惱苦,就沒有佛出現於世間,就是因為世間有老病死憂悲惱苦,
才有佛出現於世間!

雖然如此說,佛解脫了老病死苦嗎?顯然沒有,他確實也有老病死苦,那
解脫知見要做什麼?只解脫憂悲惱苦嗎?有不甘心的人,就發展了理論,
說明佛絕不像所看的這樣,說他是多麼....坐八寶蓮花,出眉間毫光,
無量無數化身....

若不要不甘心,再看看解脫知見的內容,"自知不受後有",後不後有是
下輩子的事,卻要現在自知自證,這就是佛陀說法的寶貴處!如何於現
在可以自知自證?就要自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依此才能
建立解脫知見!

由於受禪宗的頓悟觀念影響,我也曾認為解脫知見是剎那成永恆,也就
是說,在那一瞬間的豁然開朗,就保證一生不變,那是錯誤的觀念!我在
此也常說明,心理和行為的差別,其實人的心理都是短暫的反應,只是
如同放電影一樣,許多短暫反應的連續,令人有一致的感覺,行為才是
除了無明外影響人最大的地方!

運用八正道將自己走在解脫的路上,走著走著若有走岔,再以七菩提分
修正!如何運用八正道?正見是首要,如同日出明相,放射出正志,正語,
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和正定的光芒,若無後七者,光有正見也枉然!

解脫知見是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在得解脫意剎那間的正見,二是日後將
八正道納入生活中,此二是不可分的,經由將八正道納入生活中的程度
可令人自知自證所學,但前提要有此正見,就是我前說"法眼淨"的意思
了!

我所謂"佛陀"是印度的理想人物!難道不是嗎?故事說阿私陀仙人看剛
出生的悉達多,不就說他若成王,就是轉輪聖王,他若出家,就成佛嗎?
轉輪聖王是印度理想的統治者,"佛陀"此稱謂和他並稱,就可知了!

我說你是看得起你,別人教我說,我還得考慮考慮呢!因為依從以前的
留言看來,你的所知本來就是上等的!(怎樣?很高興吧!)

煩惱的斷除不是在剎那間完成的,解脫知見同樣不是在剎那間完成的,
煩惱的斷除程度就像一面鏡子,可顯示出對八正道納入生活的程度,
版主,若要我說煩惱即菩提,我只能說,煩惱和菩提是一體兩面,是相對
法,沒了煩惱就沒了菩提,不過若真沒了煩惱,要菩提做啥?!

目前我們是人,已知"人"可以有解脫知見,其他眾生非我所知範圍,至
到少地球上畜生道眾生要俱解脫知見是較難!能俱有解脫知見者,而且
是自己發現的,不是看書,聽別人說的,再加上受民眾擁戴,這是我對佛
的定義!

"佛"的名稱是眾生給取的,無有眾生給取,給擁戴,並不減當事人的解
脫知見,此世就應有辟支佛,即所知見與佛相同,但無民眾擁戴,像
我.......就不是,因為我有sam擁戴,是嗎?

佛是斷是常,如同別人喝湯,你在喊燒,自己去喝嘛!不就知道離常斷二
邊見,是什麼了!

就人類歷年來統治者的角度,常有利用思想力量鞏固政權的事實,佛教
之所以流傳至今,和此不無關係,但是也因為如此,令人見識到解脫知
見,這種誤打誤撞,就不是漢武帝能比的,誰教他不獨尊"墨子"呢!
他不敢啊!墨子是民主思想,不是君主所喜歡的,實在可惜!

若有說不明白處,sam,再來討論,沒關係的!
也別就我在說,sam,阿牛,學功夫,魏居士....發表一下高見吧!
姓名:錦書(139.175.56.228)於99/04/18(11:22)回應

小乘一般指修成緣覺、聲聞。大乘則指修成菩薩乘。但不管哪一種對
一般人皆為相當難得。
修行應從四諦(苦集滅道)下手,後明十二因緣法,明瞭後就應努力
修行並發大願(唯有發願方能成就),遇到疑問或信心退轉,則應多
看佛經、誠心懺悔。如果明瞭佛理,卻不願修行,則一切依舊是無
用,而這也是一般人的通病,願與大家共勉!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姓名:nono(163.30.120.118)於99/04/18(21:40)回應

(版主移自『佛法留言室』)

錦書
你用這樣長的篇幅,就可表示你知什么是解脫知見嗎?可見你是個重
量不重質之徒,我不理你是上等,還是下等,我還是同一看代。

你以無明心去解說,解脫知見,這祇是你個人的想像力而巳,如不信
,你可找一百個學小乘的學徒,將自己對解脫知見的見解寫出來,看
看一百個是不是一樣的?到時再返看你的解脫知見吧!

自知不受後有,是下輩子的事,現時無人能知能証,他自知也不算吧
!這個柵徐了。但我生巳盡,梵行巳立,所作巳作,也是別人不能知
能証明,這三個也可柵徐,可是什么別人也不知,你叫別人怎信你呀
!什么也要人自己經驗,而你的經驗是看不到的,如有人從一千米跌
下來幸運生還,於是他給你說從一千米跌下是不會死的,而他可做証
明,你會信嗎?尚且你可能會不信,而你叫我信你的完全沒有証明,
這和耶穌說,未見過而信的有福了,一模一樣,不過這也難怪,你是
從那邊過來的。看來你是繼弱能佛後第二個佛,稱你作弱能第二吧!
好嗎!總算是個佛吧!在這里當上等吧!想你很高興吧!

不多說了,其他諸位大德,望多發一聲半句,充撐場面啊!
不個一罐滿水,搖不出聲,空罐子,亦搖不出聲,半桶水,是最多聲
音的,版主,不要擔心這里人丁單傅,這里祇是半桶水的學徒少了些
吧!
姓名:sam(203.79.30.12)於99/04/21(13:41)回應

回佛法討論室精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