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即是菩提?


為何佛教會說"煩惱即菩提"呢?
姓名:儀心(163.30.91.1)於99/04/15(13:34)發表
信箱:chen3666@ms17.hinet.net

佛不說此,汝謬受耶?汝於彼眾謬聽受耶?汝於眾多比丘謬聽受耶?
汝於一比丘所謬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法依律,汝先所言與
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為人說,當捐捨之。
姓名:摩訶男(163.30.101.26)於99/04/15(17:47)回應
信箱:ivan4915@ms25.hinet.net

任何事都有一體兩面,不能抽離思緒於煩惱中,煩惱仍是煩惱!
若能抽離思緒於煩惱中,煩惱就可以是覺悟(菩提)的契機!
至於這句話是誰說的?我是說過啦!佛說過沒有我不知道,改天碰到他,
再幫你問看看!
姓名:錦書(139.175.203.60)於99/04/16(00:07)回應

人類的知識是經由比較而來的,透過比較,才能產生人類的知識。而
所以能比較,乃因為世間是相對待的。比如:天與地相對、日與夜相
對、冷與熱相對、男與女相對、生與死相對,好與壞相對、善與惡相
對、苦與樂相對........。

相對待的,就會產生取捨,取捨就免不了內心矛盾──該取否?該捨
否?由此引生煩惱。這就是凡夫的世界。

有一天,當人們厭倦了這個相對待的世界,就會想要脫離它或超越
它,到達一個沒有對待、取捨、矛盾的世界。在這裡,相對已被統
一、矛盾已被消除,這是一個不二的境界。由於是不二,所以沒有二
元相對界的煩惱。這就是一個解脫的境界。

解脫,竟然是一個不二的境界,那麼,最高的修行方法,就是直示不
二境,讓學人體會、悟入。所以,古代禪師有煩惱菩提不二、生死涅
槃不二等詩偈,也就是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為什麼說煩惱菩提不二呢?因為煩惱因緣和合而生,菩提亦因緣和合
而生;因緣所生法,佛說即是空。人們覺得煩惱是不好的,就想法子
來對治煩惱;為了對治煩惱,就產生了菩提。所以,煩惱與菩提,都
是有因有緣而生。

當對治成功,煩惱消除了。沒有煩惱,還要菩提嗎?菩提也就不需要
了。所以,煩惱空、菩提亦空。煩惱與菩提,都是以空為體性,有因
有緣和合而生的。你說,煩惱不就是菩提嗎?

(問者同時以e-mail來問,故回答於上。)
姓名:慧廣法師(210.59.213.108)於99/04/16(12:36)回應

若『煩惱即菩提』,能否反證『菩提即煩惱』或『菩提有煩惱』?事
實上,『煩惱即菩提』是一種『不二哲學』(Advaita),即一元論
。這種思想在大乘經論中隨處可見,例如:心經的『色不異空,空不
異色』,圓覺經的『諸戒定慧與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
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中論的『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
摩訶止觀的『魔界即佛界』,維摩經的『不二法門』...等,實在
不勝枚舉。可事實上,世尊不但從未開示這種玄理,反而於『梵網六
十二見經』中予以破斥,曰『諸有沙門、婆羅門於末劫末見,現在
生泥洹論,說眾生現在有泥洹...作是見,作是論,說:【我於
現在五欲自恣,此是我得現在泥洹。】是第一見。...』文中的『
現在生泥洹論』就是時下流行的『世間即涅槃』、『煩惱即菩提』這
些論調。其實,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破斥玄談戲論最有效的方法就
是單刀直入,不必玩弄葛藤。世尊入滅後,僧團四分五裂;部派佛教
後,隨著大乘的興起,在家人於教中的影響力日增。由於未見諦又不
堪梵行,於是斷不了煩惱就稱煩惱即菩提,入不了涅槃即宣稱世間即
涅槃,以投其所好。智者觀之,嘎嘎一笑!

姓名:摩訶男(163.30.101.236)於99/04/16(12:59)回應
信箱:ivan4915@ms25.hinet.net

【 煩惱即菩提 】──

我個人以為這句話是傾向於契證勝義諦的行者所流露出的法語。

站在凡夫的初學者的立場,我比較認同先接受印順老法師說的
──【 從煩惱而至菩提 】
姓名:拉子(163.32.94.153)於99/04/16(14:36)回應

大家時常以為,煩惱即菩提是勝義諦,但事實則不然。
大家知道煩惱是什么嗎?需然大家在煩惱中,這有如一首詩云,橫看
成峰側成嶺,遠近高低各不同,不知自性真面木,祇緣心在此妄中。
可有記錯嗎?
煩惱是如何形成的?煩惱有實體嗎?煩惱有自性嗎?煩惱存在於五蘊
中的位置,煩惱是五蘊的一部份嗎?煩是起動,惱是感受嗎?煩惱與
業的關係是怎樣?煩惱是常是斷嗎?
如果連煩惱的特性是如何,我們說他即是什么有何意義?這倒不如說
x加y即是你吧!

姓名:sam(208.151.65.77)於99/04/17(00:44)回應


諸方學者:阿彌陀佛

慧廣老法師慈悲開了方便讓大眾「參」:「菩提亦因緣和合而生」

後學 笨牛 頂禮 1999/4/17 02/01

姓名:大牛家族(163.32.213.240)於99/04/17(02:04)回應

摩訶男又要砍殺大乘佛教了,小心囉。

sam,版主以為你老還在修忍辱功,只看不說,忍人所不當言,版主
套你口氣談談──

在我的解脫知見裡,既無二元、亦無一元,既無相對、亦無絕對,既
無煩惱、亦無菩提;什麼相對、絕對,二元、一元,煩惱、菩提,原
始佛教、大乘佛教,佛說、魔說,什麼狗屁的東西,通通該殺!摩訶
男,你在意什麼?

發問者儀心呢?有在看嗎?上述眾言紛紜,看了有疑惑嗎?有要再提
出來,如此對佛法、佛學的探討才能深入,別讓疑惑留在心裡。

姓名:版主(139.175.56.228)於99/04/17(06:43)回應

你說煩惱是常嗎?是斷嗎?
你說菩提是常嗎?是斷嗎?
你說煩惱菩提非常非斷嗎?
你說煩惱是非常嗎?
你說菩提是非斷嗎?

姓名:sam(208.167.233.101)於99/04/17(09:57)回應

版主呀!
迷惘眾生,因迷惘就起動,起動就給他行動,不然它無法掌握,你要
告知他有煩惱,讓他斷煩惱,証菩提。
不然你告訴他,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他一定心生毀
謗,因在這沒有空間給他活動,他無法証明什么,如他無法証明是十
分痛苦的。
所以最好你給他煩惱証菩提,他就開心啦!不要說什么也沒有呀!別
人不肯過你呀!
姓名:sam(208.167.236.214)於99/04/17(11:19)回應

不只"菩提亦因緣和合而成",連電腦都因緣和合而成....
這已老套,還參什麼參!?
煩惱與菩提就因緣和合的角度看,是類似,也就是生起的方式類似,
然而有人就演繹出空性,煩惱是空性,菩提也是空性,.....
慧廣法師,想請問你,阿含經記載佛晚年口渴之事,多次叫阿難取水,
但是因為當地無水,阿難無法即時取得水,然記載中,佛仍再次喚阿難
取水,並強調"我渴極"!!!!
呵!煩惱即菩提,是這樣應用的嗎?
當我看這段時,心中五味雜陳,不知何謂煩惱即菩提,只知身受心不
受!
姓名:錦書(139.175.56.228)於99/04/17(12:21)回應

這祇証明釋迦煩惱未斷,菩提未証吧了!難道他能像我不斷五欲,而
証菩提嗎?不可能的,釋迦不是我等外道嘛!
所以釋迦是未証道的,而sam是個見道者!對嗎?嘻嘻!
姓名:sam(208.167.233.98)於99/04/17(14:05)回應

菩提也是因緣和合的產物嗎?為什么各大德不問這問題,代本老開口
,雖知本老乃外道,不便問一些如此問題。
望以後各大德,看見問題直需問,不然疑問永結心中,障佛知見。
不然無常迅速,誰也救不了你。
姓名:sam(208.167.236.57)於99/04/17(15:24)回應

錦書,你的問題不必用到法師,版主來就夠了。你和摩訶男都是原始
教義派的,以前可能受過大乘佛教的虧。所以,現在一看到大乘佛教
的東西,就猶如看到鬼、看到仇人,恨不除之而後快,不像版主我能
入大乘能出大乘,能入原始能出原始,能入外道能出外道....。好了
,表白過,注意看了!


你真的知道因緣嗎?真的知道菩提是因緣和合而成嗎?好!說說,菩
提是什麼?由幾個因、幾個緣合成?為什麼這幾個因、這幾個緣和
合,就能成為菩提?


>.....佛仍再次喚阿難取水,並強調"我渴極"!!!!

看不懂你這在說什麼?


>當我看這段時,心中五味雜陳,不知何謂煩惱即菩提,只知身受心不
受!

你不懂,那是你心中有毒,中毒太深了,我見慢疑,加上所知障,這
是如今較有智識者的毛病,你也不例外吧。不然,明明白白一片天,
你還看成那樣。你不懂可以怪罪到法師之文嗎?


給你個機會,讓你解釋「煩惱即菩提」,看能否解釋的比法師好?
比法師的更容易令人懂?別戲謔、別說它不值得解釋。它是古代悟道
祖師所說出來的,別也把中國古代悟道之士,都說是外道,那只會
令你多受苦、多修幾百年。

姓名:版主(139.175.56.228)於99/04/18(06:36)回應

唉!版主大人啊!您歇歇火吧!『煩惱即菩提』的確非世尊所說,而
是印度Advaita哲學的餘緒。其他諸如『世間即涅槃』、『魔界即佛
界』、『淫怒痴與戒定慧俱是梵行』、『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其涵意都是一樣的。這種思想屬於六十二種邪見中的『現法涅槃論
』,世尊早已點明破斥。不知為何當代佛徒執而不捨?您若真能遍通
大、小乘、外道法,那到真是博學多聞。至於說我吃過大乘的虧,那
是言重了。不經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連世尊出家之初都走
錯路,下錯功夫,盲修瞎鍊過;我縱然真的吃了像法的虧,又算得了
甚麼呢?
姓名:摩訶男(163.30.99.66)於99/04/18(22:52)回應

版主,有時候能自由出入並不代表融通無礙,反而有不辨真假之嫌,難
道你也能自由出入一貫道,基督教,回教,巫毒教,....?

我以前也是由所謂大乘學起,但卻沒吃過虧,那是過程,我也珍惜那段
摸索的過程,只是理智告訴我大乘思想不是我所要的!

我在對岸佛壇闢了一主題"你是哪一類人?",就是在強調同一主題會因
發心不同,所求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見解,一樣米養百樣人,這也是正常
的,其實無須爭贏,但可表達意見,大家都表達意見,才有討論的味道,
否則一言堂的討論室,那.....

我也表白了,也請你注意看了!
1.
因緣法是一切法生起的通則,有因有緣世間成,有因有緣世間滅,此世
間非單指器世間(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菩提是法的一種,當然也有
其因緣,所謂菩提,即是"覺",無論自覺覺他,"覺"必有所覺之對象,是
故菩提的"因",即是煩惱,若無煩惱因,則無菩提可言,然而何謂"緣"?
斷煩惱因即是菩提緣,何謂斷煩惱因?即是具正見,於生活中行八正道,
此即菩提緣!為何行八正道而對治煩惱因,即成菩提(覺)?煩惱與菩提
乃相對法,如明鏡蒙塵,去一分塵垢(煩惱),即顯一分光明(菩提),這是
老套的比喻,但是卻很管用!

2.3.
在阿含經中佛陀不只口渴,還會背痛,腳痛,腹痛....在以前學大乘法
時是萬萬想不到的!為何?因為當時輕視阿含經的緣故,在心中所認定
的佛陀是完美,不會如同我們般病痛,因此當看到佛陀也有這些記載
時,心中不免狐疑,到底佛是示現病痛,還是真有病痛?

當我後來漸漸接受,佛陀的人身是有病痛的,而且並非示現,確實有病
痛何須修飾呢?那佛陀對病痛的態度如何,變成是重點!
想到這裡,就會有慨嘆,為何學佛人都要學那超級完美,完美得不可能
的佛呢?我寧可放下神話,看看人間的佛,真正的佛,如何值得我尊敬!

我有怪法師之文嗎?人各有所需,吸收自己想吸收的部份,我只是表達
"煩惱"和"菩提"雖然是一體的兩面,但煩惱是煩惱,菩提是菩提,如同
上所說鏡喻,灰塵是灰塵,光明是光明,灰塵非光明啊!若有基本唯識概
念,當知對"法"的定義是很重要,不可含混籠統!如此在此網間,才不至
於造成誤解!

在中國歷代祖師中,卻實有外道思想雜入,但是不能挑剔他,因為自魏
晉南北朝以來,中國動亂不堪,傳統中國智識份子本已有所學,當再學
習佛法時,與他本來所學相銜接,是正常的,換作你我在當時,也會如
此!

若談及此,我想介紹"金剛經五十三家集註"中的一位"川禪師",他算是
我欣賞的一位禪師喔!錄首他的頌分享一下:

寒即言寒,熱即言熱,頌曰,
雲起南山雨北山
驢名馬字幾千般
請看浩渺無情水
幾處隨方幾處圓

姓名:錦書(139.175.56.229)於99/04/19(01:08)回應

摩訶男要版主歇歇火。歇什麼火呢?版主什麼時候發過火了?

現在台灣一些信奉南傳、原始佛教者,在自己修習南傳、原始佛法未
得成就前,就大力的否定大乘佛教,對自己可能會造成一個很可怕的
後果。

.............................(全文請看上面「信奉原始佛法、否 大乘佛法者的盲點」
專題。)

姓名:版主(139.175.56.229)於99/04/19(07:11)回應

錦書:
版主能出入大小乘、外道,而又能出大小乘、外道,表示版主要的不
是大小乘、外道。大小乘、外道都只是一個工具。你說,我要的是什
麼呢?當你讀過阿含經,發現阿含經所述佛法才是你要的,大乘思想
已不是你所要。於是棄大乘要阿含,還是有個「要」。你說,你的境
界離版主不是差的遠了嗎?

1
你對因緣法、煩惱與菩提的解釋有些道理,但很容易看出,這些都只
是思維下的產物。如此的理解因緣,對斷煩惱沒有直接的幫助,要從
內心親驗、感悟到因緣,才能不疑煩惱亦是因緣、煩惱菩提不二。

你說「煩惱與菩提乃相對法,如明鏡蒙塵,去一分塵垢(煩惱),即顯一
分光明(菩提)」。這是漸修的方法。

其實,這種修法只是方便,不是究竟之法。菩提(覺悟)的產生,絕非
如此。它是頓悟的,如禪宗所示煩惱即菩提那樣。你就算不信禪宗,
也該信佛陀吧?佛陀的覺悟成佛,是在他出家後幾年的修行嗎?不
然!是在他於菩提樹下的夜賭明星而頓悟,以前多年的修行只是方
便。不然,外道修行了幾十年,為什麼不能覺悟成佛?後世的佛弟子
如我們等,修行的時間,都要比佛陀久,為什麼我們不能覺悟成佛?
就差在我們沒有那個頓悟。你現在卻要執著方便才是佛法,排斥究竟
不是佛法。這不是顛倒嗎?


大乘佛教對佛陀的描述,表面看來,確實是把佛神格化了。這點,
版主也同意。但你知道在它神化佛陀的文字下,所要表達、要隱喻的
含意嗎?

當你看到大乘佛教把佛神化,不以為然之下,便極度要把佛拉回人的
身分。無形中,你又會犯了一個錯誤,把佛看成和我們完全相同的凡
夫。

佛和我們完全相同嗎?可以因為佛陀會口渴、還會背痛、腳痛、腹
痛........,就說佛和我們一樣嗎?那我不學佛了,反正成佛了還是
和凡夫一樣,學佛幹嘛!你說會不會造成這種後果?

當你在阿含經看到,佛陀還會口渴、還會背痛、腳痛、腹痛時,你要
探討的應該是:當佛陀口渴、背痛、腳痛、腹痛時,他內心覺受是否
和我們凡夫一樣?凡夫遇上口渴、背痛、腳痛、腹痛時,內心的感
受,是憂悲苦惱,難道佛陀也如此嗎?若也如此的話,那就不能叫佛
陀──覺悟、解脫者,只是凡夫!

生、老、病、死,乃有此色身後的必然結果,成佛後也無能避免色身
的無常法則。這是對的。但佛陀色身老病死時,佛陀內心是不會產生
凡夫的憂悲苦惱。因為,佛陀已證無我、安住無我,知道五蘊乃因緣
合和,無常、非我。不執著身心五蘊,乃一個覺悟者的基本條件。如
此來看待佛陀,才是不失其原貌。否則一味的把佛陀看成凡夫般的
人,將會產生謗佛之過!


你說「煩惱和菩提雖然是一體的兩面,但煩惱是煩惱,菩提是菩提,
如同上所說鏡喻,灰塵是灰塵,光明是光明,灰塵非光明啊。」

這種說法有問題,自我矛盾又精神分裂。你已說煩惱和菩提是一體的
兩面了,為何煩惱只是煩惱、菩提只是菩提?煩惱不是菩提、菩提不
是煩惱呢?不是的話,又怎能說是一體的兩面?你不覺得矛盾嗎?

版主看你先前在「小乘佛教里佛的定義是什么?」裡談到「版主,若
要我說煩惱即菩提,我只能說,煩惱和菩提是一體兩面,是相對法,沒了
煩惱就沒了菩提,不過若真沒了煩惱,要菩提做啥?!」這段說的比這裡
還好,怎麼這裡卻退步了?

既然煩惱、菩提是一體的兩面,從最上層來說,那不就是煩惱即菩提
嗎?上面法師文中,早已談到「煩惱即菩提」等不二境是禪師所示,
最高級的修行方法,你豈可用方便、漸修的方法來非議它呢?

用灰塵來比喻煩惱、用光明來比喻菩提,是不大適當的。正確的說法
應該是:迷時即煩惱、悟時即菩提,如此才能彰顯煩惱、菩提是一體
兩面之義。

姓名:版主(139.175.56.229)於99/04/19(08:51)回應

版主說的太妙了,末學受益非淺,望能常聽到版主法音。
姓名:受益人(139.175.56.228)於99/04/21(05:52)回應

回佛法討論室精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