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p_0790.jpg (765359 bytes)

 

 禪三報告摘要 

禪三日期:民國九十三年 三月十三日至三月十五日。
        禪三指導:慧廣 法師。

 1、禪三因緣——

    慧廣按:
                       延續上個月的禪三,這次禪三,依大珠慧海禪師《頓悟入道要門論》摘
               要,講解了禪宗「無住」的法要。

以下摘錄一些問題回答,以及參加者感想,供養大眾參考。

2、問題回答摘要——

傳映法師:
        曾聽XX長老開示說,「參話頭」只有止,沒有觀,還落於有、執著有,具有如來藏的思想。是這樣嗎?

慧廣按:
        「如來藏」是大乘佛教用以表達眾生皆有佛性,但被五蘊所覆蓋,執五蘊為自身,而迷失了本有佛性,猶如「如來」藏於五蘊中而不知。

至於「如來藏」是「有」嗎?大乘經論談及如來藏,有「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之義。如來藏怎麼會是「有」呢?

「如來藏」表眾生生命的根本:真心、本性、佛性或涅槃的體性。於此而言,說空說有,都只是度化眾生的一時方便。因為,它非空非有。你說它空,卻能見能聞、能明白一切;你說它有,卻無形相,看不見、摸不著。所以,說「如來藏」是有,那是他的妄執了。

「參話頭」,是禪宗祖師提示學人,用以參究生命根本的方便法門。用功方式與止觀有異,不在止也不在觀,以明見真心、本性為主。用功正確,自然具有止觀的功能。

 道宥法師:
         有問有答,有動有靜,行在有中,說在空中,仍覺隔了一層。

慧廣按:
        是誰在說「有」?是誰在說「空」?「有」在那裡?「空」在那裡?「有」是妄,「空」是妄,皆由妄想而來,已執著於虛妄想像境界而不知。若無妄想執著,哪來「空」「有」?

 振允法師:
         以能所對立的方式來用功,怎樣才能達到心地法門?

慧廣按:
         一般教下的修法,如數息、唸佛、持咒、觀心、內觀、外觀、修止、修觀……,都是屬於能所對立的用功方法。能所非實有,它是眾生迷失了本有覺性,向外追逐所導致的虛妄現象,如《楞嚴經》所說「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卷四)

所以,佛菩薩施設能所對立的用功方法,乃一種方便對治法門,如以毒攻毒,必須達到「所」亡「能」亦消,才能體現覺性,進入心地法門。

 慈榕居士:
         明心見性時,自己知道嗎?還是需要經過師父印證認可?

慧廣按:
        如果一個人有明心見性相關的知見,當他用功至「明心見性」時,他自己會知道;如果他缺乏這方面的知見,就不可能明白那樣是明心見性,必須師父告知,他才能確認。畢竟,「明心見性」只是禪宗用以表達心境解脫的名詞,在印度的阿含經、南傳佛教,並不用這樣的名詞,而是用證涅槃或證得果位來表達。

但不管知未知,「明心見性」時,那種心境上的解脫、無依、自然安住,自己都是知道的。 

素微居士:
        《楞嚴經》說:「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這能聽、能看、能覺得一念心,當止靜時,有離見聞覺知嗎?還是落入《楞嚴經》所說的境界?

慧廣按:
         「內守幽閒」是一種境界,境界之出現,表示心已著境,如此就不是我們所說的「無住」了。

能、所相依相立,有所才有能,所既不有,就不要停留在「能」上。停留在「能」上,就表示還未離見聞覺知。既未離見聞覺知,有能也就有所,如此,便會有《楞嚴經》所說「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之偏差。

 3、禪三心得摘要——

 宏法法師:
         禪三時間雖然短,但連同禪七,已參加過三次,每次都有受益。禪坐又可調身,以後只要我來南部,有空都會參加。

 振允法師:
         坐禪上,對念頭生生滅滅,已經掌握到要領,較能「不理」它。

以前用功,在心上常有個「我」在用功,這次禪三聽開示後,就較不會生起我在用功的意念,而能輕鬆、安祥。這個狀態持續在行住坐臥裡,不會有上座用功,下座就迷失的感覺。特別是理解到內心的覺知,「若有相就是著境」這句話。

感謝和尚三天來的教導,三天中不斷開示、講法,讓我受益匪淺。知道如何不用意識心來用功,則自然不造作;更體會到不著一切境,就無對立。如能綿綿密密如此用功,當有後益。

通慧法師:
        心比較平靜,接受師父教化,受益很多。

以前打坐都用數息,希望藉著數息把妄念綁住,結果妄念還是很多,現在聽師父的開示,不再數息,輕鬆自然的坐,妄念反而少了。

以前拜佛用觀想,現在聽師父教的,不再觀想,就只是拜,反而覺得好。

 戒心法師:
         感謝和尚禪修中的開示,才讓我對禪宗修法更加有信心。以前曾學過很多禪修方法,但,這次禪修是感覺最沒有束縛與得失的。

道宥法師:
        三日來接受和尚教導,生活與精神皆不緩不急、不鬆不緊,甚是喜悅自在。
 

達潁法師:
        一向身體不好,有腰痛、背痛等毛病,所以不敢長時間禮佛。這次強忍痛苦禮佛,最慢起身的就是我,昨天還略起瞋心,但今天身體並無太大痛苦。感謝和尚破我這一執著,另外,所問問題獲得回答,受益良多。

 慈真居士:
         這次禪三,跟以前不一樣的是:面壁而坐,禮佛時也就向著牆壁拜,與以前對著佛像在拜佛迥異,體悟很深。原來對著牆壁禮佛,和對著佛像禮佛是一樣的。會有差別,只是心境的分別與執著,其實都是妄想。

 益源居士:
         對禪宗頓悟法門有了初步的認識和體驗。此法很自然不造作,直指人心,除妄心,顯真心,摒除過去所學過的方便法。體認到《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意義,是此次禪三的受益。

 慈得居士:
         法本無法,無法亦法,
         初學愚者,行住坐臥,
         念念覺知,當下即是,
         真心妙用,定慧等持。

 勝德居士:
         誠如師父所說,是非兩忘、能所雙亡,勿懼,你不會消失,它(心性)自然安住,卻無安住可得,即「住無住處」。當心「住無住處」時,於此會得,名「明心見性」。

確實「真妄不二」,了知「住無住處」,故解行不疑。謝謝師父。

 春琴居士:
         今天(禪三後)的我,比上山來參加時快樂多了,我學會放下與不執著。

 麗雪居士:
         依照師父所說法門用功,一次比一次純熟,心裡感覺很平靜。師父開示清楚明白,讓麗雪可以用上功。感恩師父慈悲帶領我們。

 永盛居士:
         師父說法,弟子聽法,清楚明白,受益良多。願有機會多聽師父說法。

 源銘居士:
         禪坐之後,氣脈較為通暢舒服。

回首頁